有这么一个人,在他六十岁寿辰之际,毛泽东评价他是“人民的光荣”,董必武形容他“甘为民仆耻为官”;周恩来称他的革命历史,已成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就连蒋介石都常常感慨: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让人永远看不出他的本事。
没错,他就是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朱德总司令。
一、既是总司令 更是普通一兵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了解决井冈山上急需的粮食问题,红四军司令部发动了下山挑粮运动。朱德经常带头穿双草鞋,戴个斗笠,自己动手用毛竹做成了一根新扁担,并在上面刻了“朱德记”三个字,与战士们一样,挑着100多斤粮食翻山越岭。长征途中,朱德与广大指战员一道,“以不可思议的英勇精神进行战斗”。不仅要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还要战胜天险、雄关、雪山、草地和饥寒交迫。当干粮耗尽时,他带领人员采挖野菜,并亲自检查它们的可食性,教导大家如何分辨有毒和可食的植物。部队在炉霍地区休整时,朱德与军部党校学员一样,吃青稞面做成的糌粑馍。在有大米改善伙食之际,朱德将大米送给伤病员,需要改善生活。”总司令心里考虑的根本不是自己,即使有了物质条件也总是首先想到别人的困难和需要。
二、升官发财莫过来
朱德一生不爱财,他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突破酒色财气、富贵功名的难关”。1937年,身为八路军总司令的他在致函四川的亲属时指出:“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澳门十大娱乐官网入口平台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任何闲散人来,公家及澳门十大娱乐官网入口平台均难招待。”
朱德在革命中战功显赫,身居要职,但却非常清贫。为母度饥荒,他得向同乡好友致信求募贰佰元中币。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他批评了一些作家认为延安生活太苦的思想,并高度赞扬左权、刘伯承等同志 “克己奉公,艰苦朴素,从来不为私人作任何打算”,赞颂 “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
朱德不恋官,不爱财,他一生艰苦奋斗的作风 得到了普遍的赞誉,1937年,红十五军团成立了朱德青年队,该队表示要学习朱德的五个特长,其中之一就是:“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1946年,为祝贺朱德六十寿辰,中共中央送给朱德的祝辞是:“中国人民六十年伟大奋斗的化身”。1948年,陈毅在《向朱总司令学习》的讲话中,号召大家学习他的六个品质,其中之一就是:“生活非常朴素”。
他自己也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自豪地强调自己不为名,不为利,不为“当官”,只为“做事”;认为以升官发财为目的,以个人的“光荣”为目的是可耻的。1947年,他在元旦广播词中提出要对铺张浪费、贪污腐化行为进行严惩。
可见他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铺张浪费、贪污腐化为耻的作风。
三、甘为民仆耻为官
1946年12月1日是朱德六十岁生辰,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了祝寿活动。董必武评价朱德:“骨头生若铁般硬,胸次真如海洋宽。要作主人不作客,甘为民仆耻为官。”朱德为答谢董必武和诗写道:“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
在大生产运动中,朱德处处以身作则。他不仅纺的毛线质量很好,种的菜质量也很好。他和身边几个卫士一起组成的生产小组,在王家坪开垦了三亩菜地,种上十几种蔬菜。他每天都会到菜地里浇水、施肥、锄草、拾粪积肥。因为产量高,种类多,还成为大家参观的模范菜园。
总司令带头,广大干部身体力行,给延安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政治空气。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时,中共中央扎根延安已是第11个年头。大会首次 将“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写进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许多 国民党统治区来延安参观的民主人士和外国记者目睹延安作风,无不为之感动,他们忍不住感慨道:“天下竟有这样的官?”
四、要接班不要接官
作为家长,朱德对后辈有着严格的要求。他要求孩子们不要有特殊思想。跟家人约法三章:不准搭乘他使用的小汽车;不准亲友相求;不准讲究吃、穿、住、玩。他常说:粗茶淡饭,吃饱就行了;衣服干干净净,穿暖就行了。不然就不能到工农中去了。干部子女往往自以为比别人优越,这是十分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