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20年10月,原为2009年5月成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系直属校党委领导、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负责,与学院其他二级学院行政同级的教学单位,负责并承担全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具有硕士学位19人。兼职教师8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教授6人;现有2个市级名师工作室。
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标《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落实各项工作,围绕校党委总体工作部署,按照双高校建设的工作要求,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任务,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把马院建设成为“展示办学形象的一张名片、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面旗帜”。
学院根据中宣部、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等要求,落实学分学时要求,严格教材选用标准。目前开设5门课程,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红旗不倒—闽西为什么能》,共10学分160学时,其中,实践教学1学分共16学时。
学院贯彻落实《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精神,善用“大思政课”,利用“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等,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做好“课程”“校内”“校外”三个方面的实践教学工作,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常态化开展社会调研、红色基因教育等实践活动,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形式。
在校党委的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学院在教学、教研、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思政课程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学院于2010年获龙岩市教育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评为学院“五一先锋岗”;2012年获学院“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6年获龙岩市教育工委2014-2016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古田会议精神融入大学生的血脉》被评为福建省高校2010-2012学年党支部“立项活动”优秀成果;2018年《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工匠精神》获福建省高校2016-2018年度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优秀成果二等奖。先后取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17、2021),二等奖1项(2014);入选福建省“三个百堂”高校思政课精品课暨第二批“讲好中国故事·上好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2项(2021);正式出版教材1部《红旗不倒-闽西为什么能》(2022年1月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并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学生选择性必修课(16课时/1学分)。承接龙岩市文广新局项目《龙岩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草案)》的起草工作,条例最后获省人大常委会通过(2017年);参与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主持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主持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项;主持福建省中青年教师课题5项;主持福建省职业教育科研项目2项。2023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2个项目获福建省大中小学思政课金课暨第四批“讲好中国故事·上好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三等奖;“吞得下委屈,干得成大事”等4个项目获龙岩市级金课奖;在2023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1项,2024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省级一等奖1项。先后编写《追随红医脚步》《闽西红色金融》《苏区建筑红色印象》《历史的轨迹—从创建共产党到建立新中国》《峥嵘岁月·新中国70年》《战疫说理—中国战疫启示录》《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以云端战疫思政微课为例》等课程思政读本,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