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方向 | 模块名称 | 课程 名称 | 对应培养的知识技能 | 主要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
护理专业方向模块 | 基础知识模块 | 护理学导论 | 1.知识目标:了解护理学的发展历史、护理专业所涉及的伦理、法律问题;熟悉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理解护理学基本概念、护士的职责、病人的权利。 2.能力目标:会运用沟通技巧与服务对象进行良好沟通;能运用护理程序正确评估患者的需求,判断存在的健康问题,正确选择护理措施、制定护理计划并付诸实施。 3.素质目标:能够正确认识护理专业,热爱护理专业,建立积极的专业情感,培养良好的护理道德。 | 护理学的发展史、护理学的知识体系、性质及范畴等知识;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及功能;多元文化护理的含义;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理论及护理理念;卫生服务策略,护理程序的基本理论,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护理、健康的概念;护士的基本素质要求,护理程序的步骤,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及满足病人文化护理需要的策略。 | 1.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性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学科框架;护理程序的基本理论、步骤及工作方法;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 2.熟悉:护士的职责、病人的权利;护理理论及护理理念;护理安全与护理法律法规。 3.了解:护理学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及演变过程。 |
护理礼仪 | 1.知识目标:掌握礼仪基本内涵,护理礼仪内容、特征和规范。 2.能力目标:具备良好的交往礼仪,适应现代社会及护理职业的需要。 提高从事护理工作的实际能力。 3.素质目标:懂得遵守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具备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理论联系实际,将护理美学和美学护理礼仪融为一体,培养有高尚职业素养的护理人才。 | 日常社交礼仪;护士实用礼仪;人际关系;;护理工作中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求职礼仪 | 1.掌握礼仪基本内涵,护理礼仪内容、特征和规范。 2.熟悉现代交往礼仪,适应现代社会及护理职业的需要。 提高从事护理工作的实际能力。 3.了解礼仪知识,懂得遵守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
护理心理 | 1. 知识目标(1)应将相关自然科学知识,纵向贯连,与社会学、人文学科横向贯通。(2)掌握心理护理的基础理论知识、技能的作用原理及要求。能在工作中积极为病人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 2.能力目标(1)具备能运用常用的心理实验的操作方法并做出正确解释的能力;(2)具备能够识别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能力;(3)具备能够恰当运用心理知识、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4)具备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护理能力。 3.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2)具有与病人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理心、爱心和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3)具有心理学的工作思维方式和分析解决患者心理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及心理护理的职业工作能力。 |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 护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 第三章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 第四章 心身疾病 第六章心理障碍 第七心理评估 第八章 心理干预 第九章 病人心理与心理护理 第十章 护士心理健康与维护 | 1.掌握护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的基础知识;心理护理概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2.熟悉心理护理有关的心理学技能;患者心理的基本理论. 3.了解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和发展简史以及与心理护理有关的心理学基本理论 |
基础护理 | 1.知识目标: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与知识,如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静脉输液等常用基础重点操作的理论知识;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了解常用基础护理操作的原理。 2.能力目标:能将基础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及各项护理操作实践中:会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操作前评估和操作后评价;能规范而熟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如:铺床法、运送病人、无菌技术、隔离技术、口腔护理、生命体征的测量、鼻饲法、吸氧法、温水擦浴、灌肠术、导尿术、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法、静脉输液、静脉输血、心肺复苏术、尸体护理、医护文件的书写等;较熟练地运用护理程序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等方面需要的整体护理。 3.素质目标:护生应加深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培养其热爱护理专业、不断进取、刻苦学习的精神,进一步形成现代护理理念;护生应树立关爱生命、关注健康、乐于奉献的思想理念;护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培养其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团队合作精神,使其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医院和住院环境、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舒适与安全、清洁卫生护理、饮食与营养、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排泄护理、冷热疗法、标本采集、给药技术、药物过敏试验法、静脉输液与输血法、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抢救技术、临终护理、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 | 1.掌握:分级护理概念及各级护理的对象与任务、正确使用轮椅和平车运送病人、病房环境的基本要求(温湿度、开窗通风时间等)、各种铺床法和卧床病人更单法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卧位的分类及临床常见卧位与应用、疼痛护理、给病人更换卧位及使用保护具、常用漱口溶液及范围、压疮的相关知识(概念、原因、预防与控制、特殊口腔护理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院内感染、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和隔离技术的概念、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和化学消毒灭菌法的种类及要点、无菌技术和隔离技术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基础生命体征正常值与异常值、异常情况的护理重点,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医院饮食的三大类及各种的适用对象与方法、鼻饲法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冷热疗法的概念、目的和禁忌症、热水袋、冰袋、温水/酒精擦浴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排便与排尿异常的概念与护理、灌肠法、导尿术和膀胱冲洗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各种注射法的概念、药物的领取与保管方法、给药的次数和时间、各种皮试液的配制标准、皮试结果判断、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方法、安全给药及注射的原则;熟练掌握各种注射法(皮内、皮下、肌肉和静脉)、口服给药、超声雾化吸入和氧气雾化吸入法、皮试液的配制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静脉输液与静脉输血的概念及目的、输液速度的计算方法、常见输液与输血的反应及护理、输液常用溶液和作用及血液制品的种类、掌握静脉输液与静脉输血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基础生命支持技术的内容、各种药物中毒的灌洗液和禁忌药物、洗胃机、人工和简易呼吸器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各种(静脉血、尿、粪便、痰和咽拭子)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临终关怀的概念、死亡的定义及过程、尸体护理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正确书写护理与医疗文件2.熟悉:基础护理学的工作任务和方法、出入院的程序与护理工作、环境与健康的相关知识、舒适与安全相关的基础知识、口腔护理、床上洗头、床上擦浴及晨晚间护理的内容与方法、院内感染的原因、防控工作等相关知识、生命体征异常的病因、临床表现、饮食与营养护理的其他相关知识、冷热疗效的影响因素与效应、排便与排尿异常的原因与临床表现、护士执行药疗中的角色与职责、输液微粒污染及预防、病情观察的内容和方法、抢救室的管理与设备、标本采集的原则与意义、临终病人的生心理反应及护理。3.了解:护理学的发展史、病人活动能力的指导、休息、睡眠与失眠的相关知识与护理、药物的种类、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及药物疗法的护理程序、 |
| 健康评估 | 1.知识目标:(1)掌握健康史的基本内容、问诊方法技巧以及常见症状评估内容。(2)掌握查体基本方法和内容,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3)辅助检查护理配合内容,检验项目参考室及临床意义。(4)掌握护理病历书写要求,熟悉护理病历内容和格式。 2.能力目标:(1)能熟练应用交谈(问诊)方法,完整收集健康史资料,进行正确的症状评估。(2)全面又有针对性的护理查体。(3)能够正确的进行血尿粪等实验室标本采集,能正确进行影像检查前准备以及心电图描记。(4)规范书写护理病历。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标准规范的健康评估技能、科学严谨的临床逻辑思维、精益求精、创新的工匠精神,强化爱伤意识,弘扬红医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具有家国情怀。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指导生活和工作度能力。 | 1.健康史评估、常见症状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2.身体评估:一般状态、头颈部、胸部、腹部、肛门直肠与生殖器、脊柱及四肢以及神经系统评估的内容及意义。3.临床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4.健康评估记录、护理诊断思维。 | 1.掌握:健康史的内容、问诊的方法与技巧;常见症状的病因与临床表现;常见症状的护理评估要点;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系统身体评估的原则、基本项目和常见的问题,一般状态、头颈部、胸部尤其是心脏、肺脏评估的内容与方法:腹部评估,尤其是腹部触诊的内容与方法;心电图的描记方法、各项实验检查标本采集方法、影像学检查前对患者的准备工作;护理诊断的组成和陈述方式:合作性问题与护理诊断的区别及其陈述方式。2.熟悉: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別:护理诊断的步骤与思维方法;生殖器、肛门与直肠,脊柱与四肢评估的内容与方法;常见异常心电图表现以及常用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3.了解:心理评估、社会评估的方法与内容、注意事项。 |
内科技术技能模块 | 内科护理 | 1.知识目标:(1)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2)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辅助检查、治疗原则;(3)了解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4)学会内科常见诊疗技术的护理操作,配合完成操作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任务。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内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护理知识;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常见疾病实施整体护理;能对常见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3.素质目标:具有细致观察、反应敏捷、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的职业素养;具有与患者及家属良好的沟通能力。 |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科常见诊疗技术的护理。 | 1.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内科常见诊疗技术的护理。 3.了解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 精神卫生护理 | 1.知识目标:(1)掌握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工作内容及要求;常见精神症状表现。(2)掌握各种常见精神障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分型。(3)熟悉各种常见精神障碍疾病的病因及治疗要点。(4)了解各种常见精神障碍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断要点。 2.能力目标:(1)能识别常见精神症状。(2)能识别精神障碍病人的各种危机状态,并予以防范和护理。(3)能对常见精神障碍病人实施有效的护理。(4)能对常见精神障碍病人及其家属和健康人群进行精神健康教育。 3.素质目标:(1)热爱精神科护理工作,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理解、关爱精神障碍病人,关怀并帮助他人。 | 精神障碍症状学;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技术;精神障碍病人治疗与康复的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神经症与癔症患者的护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等 | 1.掌握常见精神障碍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掌握精神科危机事件的预防与干预。2.熟悉常见精神障碍疾病的病因、治疗要点、健康教育。3.了解常见精神障碍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要点、精神科检查量表。 |
| 社区护理 | 1知识目标: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掌握社区护理的常用工作方法;掌握社区护理程序的应用;掌握家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社区不同类型人群保健护理服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掌握社区慢性病人护理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内容;熟悉社区传染病病人的管理原则及方法;熟悉社区康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 2.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社区护理的工作方法;能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个人、家庭和人群提供护理服务;能在社区开展保健护理活动;能具备家庭访视和健康教育的能力;能根据社区人群的不同情况应用预防保健知识向社会重点人群提供个体化的预防保健服务。 3.素质目标:树立全心全意为社区人群服务的思想;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不断探索改进的创新精神;具备职业道德品质;能通过实践模拟任务的完成,完善和提高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观察与决策能力和自主学习等综合职业能力。 | 1.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护理 2.社区护理工作方法 3.社区家庭护理 4.社区环境与健康 5.社区健康管理 6.社区人群心理健康的护理7.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8.社区特殊人群的预防保健9.社区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10.社区常见慢性病的管理与护理 11.社区康复护理12.三级预防与社区救护 | 1.掌握:社区、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护理概念,社区要素与功能,社区护理特点。护理程序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家庭的概念、结构和功能;家庭护理、家庭访视的概念;家庭访视的类型和程序。1.掌握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概念、生活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健康管理的定义;社区健康档案的种类和内容。心理健康的概念、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及护理。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概念;社区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主要内容与健康促进策略。社区各年龄阶段少儿的保健重点和保健策略;掌握老年人与人口老龄化的概念。传染病预防措施;计划免疫的概念及内容;传染病报告病种及时间。慢性病的家庭护理要点。社区康复护理的基本概念、原则;残疾的分类。疾病的三级预防。2.熟悉:社区卫生服务范围与特点,社区护理工作内容,社区护士任职条件。统计表的结构、要求、种类和修改;绘制统计图的基本要求,常用统计图的适用条件与绘制方法。家庭生活周期与发展任务,家庭护理工作内容和家庭护理程序。2.环境污染及其危害、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有关疾病。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基本步骤;社区健康档案的建立、保管和利用。老年痴呆的社区治疗及护理、心理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社区健康教育程序;健康促进的规划设计。社区康复护理的对象、任务;残疾的定义及原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社区急性事件、 社区急性事件的处置原则与程序。3.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方式与服务机构,社区护士应承担的角色及能力,国内外社区护理发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社区护理中常用的流行病学统计指标。家庭护理评估常用工具及其含义;家庭资源、家庭访视的技巧和安全管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健康管理的特点;建立社区档案的目的和作用社区不同人群心理特征及健康促进、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特点。促进健康的相关行为及危害健康的相关行为;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和组织管理。社区妇女、老年人保健的要点及主要措施。常见传染病的社区管理。社区慢性病的管理及随访流程。社区残疾人康复护理的程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与应急处理。 |
外科技术技能模块 | 外科护理 | 1.知识目标:掌握外科护理基础知识、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及骨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能力目标:能对外科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制定并实施护理措施。 3.素质目标: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具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的意识,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心爱护患者,成为“勇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医学生,做新时代党的合格接班人。 |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麻醉病人的护理、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损伤病人的护理、肿瘤病人的护理、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颈部疾病病人的护理、胸部疾病病人的护理、腹部疾病病人的护理、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泌尿及男生殖系疾病病人的护理、骨与关节疾病病人的护理、手术室护理工作 | 1.掌握外科护理基础知识、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及骨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2.熟悉外科护理基础知识、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及骨科常见病的病因及处理原则。3.了解外科护理基础知识、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及骨科常见病的分类及病理生理。 |
| 五官科护理 | 1.知识目标:(1)掌握五官科的围手术期护理。(2)掌握五官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身心状况及护理措施;(3)了解五官科护理的新动向、新进展。 2.能力目标:(1)能熟练进行科学的规范的操作;(2)能自主进行疾病的分析并加以初步处理;(3)能熟练做好心理护理 3.素质目标:在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有责任心,对患者充满爱心。在评估和分析患者的需要时,护生应展示与患者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对每项护理技术操作动作应轻、稳、准和连贯,并能通过动作传递情感,表现出优美、关切和高度的责任感。 | 五官科的应用解剖生理、五官科病人的护理概述、常见五官科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健康史、身心状况、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包括眼睑及泪器病、结膜病、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眼外伤、屈光不正等眼科疾病病人的护理,常见鼻科、咽科疾病病人的护理,口腔颌面部损伤病人的护理等。 | 1.掌握五官科常见病的身心状况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掌握眼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2.熟悉五官科的应用解剖;熟悉常见五官科疾病发病机制、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3.了解眼科疾病的病因和危害,能开展健康教育;了解五官科护理新进展的知识和新技术。 |
妇儿技术技能模块 | 儿科护理 | 1.知识目标:(1)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营养与喂养、计划免疫知识。(2)掌握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3)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主要辅助检查及治疗要点。(4)熟练掌握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2.能力目标:(1)能够完成儿科护理基本技能操作,应用基础护理和儿科护理学的知识。(2)能对不同年龄的小儿及患有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小儿进行整体护理。(3)具有对个体、家庭、社区进行小儿健康指导与卫生宣教的能力。(4)具有与儿童、家长及社区群体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3.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儿童及其家庭的信仰,理解儿童及其家庭的人文背是文化价值观念,自觉尊重儿童的人格,保护儿童及其家庭的隐私。(2)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珍视生命,关爱儿童,减轻儿童痛苦,维护儿童健康。(3)具有从事护理工作的健康体质、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4)具有较好的护患交流与医护团队合作能力。 | 儿童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健康史、身心状况、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包括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血液、内分泌与代谢、风湿、神经等系统;结缔组织疾病、遗传性疾病、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患儿的护理;正常新生儿特点和常见疾病、儿童保健、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小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方法及小儿生长发育监测与评价、免疫接种;急危重症患儿的抢救及常见儿童护理技术操作 | 1.掌握:小儿解剖生理特点、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营养与喂养、计划免疫知识。2.熟练:护理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儿进行身心护理。3.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主要辅助检查及治疗要点。 |
| 妇产科护理 | 1.知识目标:掌握妇产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能力目标:能初步进行正常妊娠及分娩妇女的护理、异常妊娠及分娩妇女的护理、妇科患者的护理、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3.素质目标:学会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 | 妇产科护理常见疾病的概述、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包括正常妊娠及分娩妇女、异常妊娠及分娩、妇科患者、计划生育及妇产科护理操作技术。 | 1.掌握:妇产科护理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2.熟悉:妇产科护理常见疾病的护理概述。3.了解:妇产科护理常见疾病的护理诊断、评价。 |
康养技术技能模块 | 中医护理 | 1.知识目标:(1)知道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及发展概况。(2)知道中医采集病情及进行初步辨证的内容和方法。(3)知道中医养生的原则和方法。(4)知道中药用药护理的内容和方法。(5)会说出中医护理专科技术的知识要点和操作方法。 2.能力目标:(1)能运用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对病人作出健康评估。(2)能运用中医基本知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3)会帮助或指导患者及家属煎服中药,并规范进行中药用药护理。(4)学会中医专科护理技术,并能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 3.素质目标:(1)具有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 (2)具有认真、严谨、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 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与腧穴,病因与病机,病情观察,防治原则,方药基础,中医临床辨证与常见病的中医护理,中医一般护理,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等。 | 1.掌握:(1)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及发展概况。(2)中医采集病情及进行初步辨证的内容和方法。(3)中医养生的原则和方法。(4)中药用药护理的内容和方法。(5)中医护理专科技术的知识要点和操作方法。 2.熟悉:1)能运用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对病人作出健康评估。(2)能运用中医基本知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3)会帮助或指导患者及家属煎服中药,并规范进行中药用药护理。(4)学会中医专科护理技术,并能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 3.了解:中医护理发展简史 |
康复护理 | 1.知识目标:(1)了解康复医学的概况及基本内容。(2)熟悉康复护理的理论基础。(3)掌握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措施。 2.能力目标:(1)学会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2)掌握常用康复护理治疗技术.(3)熟练掌握康复护理的基本技术。 3.素质目标:(1)能树立以康复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关心、爱护、尊重残疾人,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敬业精神。(2)具有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 康复医学基础、康复护理学基础、康复护理评定、康复治疗及护理、康复护理技术、临床常见症状的康复护理、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社区康复护理 | 1.掌握: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常用康复护理治疗技术;康复护理的基本技术;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措施。 2.熟悉:康复护理的理论基础。 3.了解:康复医学的概况及基本内容。 |
老年护理 | 1.知识目标:掌握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的特点;常见健康问题和常见病的护理要点:掌握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安全问题的护理要点;熟悉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常见健康问题和疾病的特点、治疗原则;了解老年护理的一般概念与基本内容。2、技能目标:能对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存在健康的问题老年人进行保健指导;能对老年期常见病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和进行健康教育;能对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和安全指导,实施相应的护理;能熟练运用人际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对老年人实施系统化的整体护理。3、素质目标:具有以老年人为中心,一切为了老年人的护理观,热爱老年护理事业,坚持以老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具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品德;具有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救死扶伤、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责任感、同情心、爱心及团队合作精神。 | 老年护理概述;老年人的健康评估;老年人的健康保健与照护;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及常见健康问题的护理;老年人的安全用药与护理;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精神障碍的护理;老年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老年人的临终关怀与护理 | 1.掌握:老年护理学的概念、老年护理的目标与原则;健康老龄化和老年保健的概念;老年保健与照护的重点人群;老年人采取恰当的自澳门十大娱乐官网入口平台保健措施;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的基本知识;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睡眠障碍护理,皮肤清洁护理);针对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便秘、两便失禁、跌倒)实施护理;老年人药物选择和应用原则;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提供安全用药指导;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精神障碍实施护理;老年病人的护理特点;老年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退行性骨关节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和进行健康指导;临终关怀护士的职责。 2.熟悉:健康预期寿命、健康老龄化;老年保健的目标;老年人健康评估的原则与注意事项;老年人年龄与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死亡教育。 3.了解:老化、人口老龄化的概念;生活质量的内涵;老年人的患病特点;对丧亲者提供心理支持与护理 |
助产专业方向模块 | 基础知识模块 | 护理学导论 | 1.知识目标:了解护理学的发展历史、护理专业所涉及的伦理、法律问题;熟悉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理解护理学基本概念、护士的职责、病人的权利。2.能力目标:会运用沟通技巧与服务对象进行良好沟通;能运用护理程序正确评估患者的需求,判断存在的健康问题,正确选择护理措施、制定护理计划并付诸实施。3.素质目标:能够正确认识护理专业,启发学生正确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护士的自身价值培养良好的护理道德。 | 护理学的发展史、护理学的知识体系、性质及范畴等知识;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及功能;多元文化护理的含义;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理论及护理理念;卫生服务策略,护理程序的基本理论,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护理、健康的概念;护士的基本素质要求,护理程序的步骤,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及满足病人文化护理需要的策略。 | 1.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性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学科框架;护理程序的基本理论、步骤及工作方法;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 2.熟悉:护士的职责、病人的权利;护理理论及护理理念;护理安全与护理法律法规。 3.了解:护理学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及演变过程。 |
| | 护理礼仪 | 1、知识目标:掌握礼仪基本内涵,护理礼仪内容、特征和规范。 2、能力目标:具备良好的交往礼仪,适应现代社会及护理职业的需要。 提高从事护理工作的实际能力。 3、素质目标:懂得遵守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具备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理论联系实际,将护理美学和美学护理礼仪融为一体,培养有高尚职业素养的护理人才。 | 日常社交礼仪;护士实用礼仪;人际关系;;护理工作中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求职礼仪 | 1.掌握礼仪基本内涵,护理礼仪内容、特征和规范。 2.熟悉现代交往礼仪,适应现代社会及护理职业的需要。 提高从事护理工作的实际能力。 3.了解礼仪知识,懂得遵守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
| | 护理心理 | 2. 知识目标(1)应将相关自然科学知识,纵向贯连,与社会学、人文学科横向贯通。(2)掌握心理护理的基础理论知识、技能的作用原理及要求。能在工作中积极为病人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 2.能力目标(1)具备能运用常用的心理实验的操作方法并做出正确解释的能力;(2)具备能够识别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能力;(3)具备能够恰当运用心理知识、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4)具备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护理能力。 3.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2)具有与病人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理心、爱心和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3)具有心理学的工作思维方式和分析解决患者心理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及心理护理的职业工作能力。 |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 护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五章 心理学基础 第六章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 第七章 心身疾病 第六章心理障碍 第七心理评估 第十章 心理干预 第十一章 病人心理与心理护理 第十章 护士心理健康与维护 | 1.掌握护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的基础知识;心理护理概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2.熟悉心理护理有关的心理学技能;患者心理的基本理论. 3.了解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和发展简史以及与心理护理有关的心理学基本理论 |
| | 基础护理 | 1.知识目标: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与知识,如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静脉输液等常用基础重点操作的理论知识;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了解常用基础护理操作的原理。2.能力目标:能将基础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及各项护理操作实践中:会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操作前评估和操作后评价;能规范而熟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如:铺床法、运送病人、无菌技术、隔离技术、口腔护理、生命体征的测量、鼻饲法、吸氧法、温水擦浴、灌肠术、导尿术、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法、静脉输液、静脉输血、心肺复苏术、尸体护理、医护文件的书写等;较熟练地运用护理程序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等方面需要的整体护理。3.素质目标:护生应加深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培养其热爱护理专业、不断进取、刻苦学习的精神,进一步形成现代护理理念;护生应树立关爱生命、关注健康、乐于奉献的思想理念;护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培养其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团队合作精神,使其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医院和住院环境、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舒适与安全、清洁卫生护理、饮食与营养、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排泄护理、冷热疗法、标本采集、给药技术、药物过敏试验法、静脉输液与输血法、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抢救技术、临终护理、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 | 1.掌握:分级护理概念及各级护理的对象与任务、正确使用轮椅和平车运送病人、病房环境的基本要求(温湿度、开窗通风时间等)、各种铺床法和卧床病人更单法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卧位的分类及临床常见卧位与应用、疼痛护理、给病人更换卧位及使用保护具、常用漱口溶液及范围、压疮的相关知识(概念、原因、预防与控制、特殊口腔护理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院内感染、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和隔离技术的概念、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和化学消毒灭菌法的种类及要点、无菌技术和隔离技术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基础生命体征正常值与异常值、异常情况的护理重点,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医院饮食的三大类及各种的适用对象与方法、鼻饲法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冷热疗法的概念、目的和禁忌症、热水袋、冰袋、温水/酒精擦浴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排便与排尿异常的概念与护理、灌肠法、导尿术和膀胱冲洗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各种注射法的概念、药物的领取与保管方法、给药的次数和时间、各种皮试液的配制标准、皮试结果判断、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方法、安全给药及注射的原则;熟练掌握各种注射法(皮内、皮下、肌肉和静脉)、口服给药、超声雾化吸入和氧气雾化吸入法、皮试液的配制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静脉输液与静脉输血的概念及目的、输液速度的计算方法、常见输液与输血的反应及护理、输液常用溶液和作用及血液制品的种类、掌握静脉输液与静脉输血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基础生命支持技术的内容、各种药物中毒的灌洗液和禁忌药物、洗胃机、人工和简易呼吸器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各种(静脉血、尿、粪便、痰和咽拭子)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临终关怀的概念、死亡的定义及过程、尸体护理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正确书写护理与医疗文件。 2.熟悉:基础护理学的工作任务和方法、出入院的程序与护理工作、环境与健康的相关知识、舒适与安全相关的基础知识、口腔护理、床上洗头、床上擦浴及晨晚间护理的内容与方法、院内感染的原因、防控工作等相关知识、生命体征异常的病因、临床表现、饮食与营养护理的其他相关知识、冷热疗效的影响因素与效应、排便与排尿异常的原因与临床表现、护士执行药疗中的角色与职责、输液微粒污染及预防、病情观察的内容和方法、抢救室的管理与设备、标本采集的原则与意义、临终病人的生心理反应及护理。 3.了解:病人活动能力的指导、休息、睡眠与失眠的相关知识与护理、药物的种类、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及药物疗法的护理程序、 |
| | 健康评估 | 1. 知识目标:(1)掌握健康史的基本内容、问诊方法技巧以及常见症状评估内容。(2)掌握查体基本方法和内容,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3)辅助检查护理配合内容,检验项目参考室及临床意义。(4)掌握护理病历书写要求,熟悉护理病历内容和格式。 2. 能力目标:(1)能熟练应用交谈(问诊)方法,完整收集健康史资料,进行正确的症状评估。(2)全面又有针对性的护理查体。(3)能够正确的进行血尿粪等实验室标本采集,能正确进行影像检查前准备以及心电图描记。(4)规范书写护理病历。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标准规范的健康评估技能、科学严谨的临床逻辑思维、精益求精、创新的工匠精神,强化爱伤意识,弘扬红医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具有家国情怀。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指导生活和工作度能力。 | 1.健康史评估、常见症状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2.身体评估:一般状态、头颈部、胸部、腹部、肛门直肠与生殖器、脊柱及四肢以及神经系统评估的内容及意义。3.临床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4.健康评估记录、护理诊断思维。 | 1.掌握:健康史的内容、问诊的方法与技巧;常见症状的病因与临床表现;常见症状的护理评估要点;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系统身体评估的原则、基本项目和常见的问题,一般状态、头颈部、胸部尤其是心脏、肺脏评估的内容与方法:腹部评估,尤其是腹部触诊的内容与方法;心电图的描记方法、各项实验检查标本采集方法、影像学检查前对患者的准备工作;护理诊断的组成和陈述方式:合作性问题与护理诊断的区别及其陈述方式。 2.熟悉: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別:护理诊断的步骤与思维方法;生殖器、肛门与直肠,脊柱与四肢评估的内容与方法;常见异常心电图表现以及常用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3.了解:心理评估、社会评估的方法与内容、注意事项。 |
| 内科技术技能模块 | 内科护理 | 1. 知识目标1.掌握各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护理措施;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2.熟悉各系统常见疾病的辅助检查,治疗原则。3.了解各系统的主要解剖、功能及与疾病的关系,各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的病因;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 能力目标:1、学会应用护理程序对各系统常见疾病实施整体护理;学会各系统疾病常用诊疗技术的护理操作,配合完成相应手术的护理任务。 3.素质目标:1、具有关心、爱护、尊重病人的职业素养及团队协助精神,能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良好沟通。以及遇到突发状况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 | 1.绪论2.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3.循环系统疾病病人护理4.消化系统疾病病人护理5.泌尿系统疾病病人护理6.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7.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病人护理8.风湿性疾病病人护理 9.神经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10.实训 | 1.掌握各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护理措施;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熟悉各系统常见疾病的辅助检查,治疗原则。 3.了解各系统的主要解剖、功能及与疾病的关系,各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的病因;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 | 精神卫生护理 | 1. 知识目标:(1)掌握各种常见精神障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分型。(2)熟悉各种常见精神障碍疾病的病因及健康宣教。(3)了解各种常见精神障碍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要点。 2. 能力目标:(1)能识别常见精神障碍疾病的精神症状。(2)能对常见精神障碍疾病病人实施有效的护理。(3)能对精神障碍病人及其家属和健康人群进行精神健康教育。 3.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理解、关爱精神障碍病人,关怀并帮助他人。 | 绪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神经症与癔症患者的护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等 | 1.掌握常见精神障碍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2.熟悉常见精神障碍疾病的病因、健康教育; 3.了解常见精神障碍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要点、精神科检查量表。 |
| 外科技术技能模块 | 外科护理 | 1. 知识目标:掌握外科护理基础知识、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及骨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 能力目标:能对外科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制定并实施护理措施。 3.素质目标: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具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的意识,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心爱护患者,成为“勇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医学生,做新时代党的合格接班人。 |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麻醉病人的护理、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损伤病人的护理、肿瘤病人的护理、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颈部疾病病人的护理、胸部疾病病人的护理、腹部疾病病人的护理、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泌尿及男生殖系疾病病人的护理、骨与关节疾病病人的护理、手术室护理工作 | 1.掌握外科护理基础知识、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及骨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熟悉外科护理基础知识、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及骨科常见病的病因及处理原则。 3.了解外科护理基础知识、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及骨科常见病的分类及病理生理。 |
| 妇儿技术技能模块 | 高级助产 |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生理产科、病理产科、产科常用手术、新生儿护理技能的知识。 2. 能力目标:具有规范地进行产前检查、正常接生、产后护理、新生儿护理。初步具有对难产及产科危重病人的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能进行科学的产科健康教育。 3.素质目标:能与孕产妇及家属进行良好沟通;能帮助和指导孕产妇顺利度过妊娠、分娩及产褥期。树立同情孕产妇、尊重孕产妇、全心全意为孕产妇服务的宗旨。 | 模块一: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模块二:正常妊娠、正常分娩、正常产褥模块三:异常妊娠、异常分娩、异常产褥模块四:产科常用手术模块五:新生儿护理技能。 | 1.掌握:妊娠的诊断及孕期管理、产程的划分及各产程的护理、分娩助娩技术、新生儿的护理、产褥期的临床表现及护理。初步掌握常用产科手术。 2.熟悉:异常妊娠及高危围生儿的护理、难产及产科危重病人的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 3.了解:常见的胎儿附属物异常。 |
| | 妇科护理 | 1. 知识目标:掌握妇科常见病病人、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医护合作性问题,护理措施等知识。 2. 能力目标:学会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 3.素质目标:能与妇女及家属进行良好沟通;树立同情妇女、尊重妇女、全心全意为妇女服务的宗旨。 | 妇科护理病史采集及检查配合;常用的特殊检查及护理配合;妇科常见疾病的概述、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包括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性传播疾病、女性生殖器官肿瘤、滋养细胞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不孕症、计划生育、妇女保健。 | 1.掌握:妇科护理病史采集及检查配合;常用的特殊检查及护理配合;妇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2.熟悉:妇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概述。 3.了解:妇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诊断、评价。 |
| | 母婴保健 | 1.知识目标:掌握母婴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进行母婴各期的健康咨询指导及保健。熟悉遗传和优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进行优生优育的咨询和指导。了解孕产期的生理、心理及社会行为特点。 2.能力目标:学会母婴保健的检测方法,能进行心理的疏导和调试;能开展母婴保健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能进行孕产妇健康管理,对孕产妇、新生儿和婴儿提供连续性的整体照顾。 3.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观念,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具有医疗安全、团队合作的职业意识,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 | 孕前保健、妊娠期保健、高危妊娠管理、分娩期保健、产褥期保健、母乳喂养与哺乳期保健、新生儿期保健、婴儿期保健及婴幼儿早期发展及实训指导。 | 1. 掌握:母婴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进行母婴各期的健康咨询指导及保健。 2.熟悉:遗传和优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进行优生优育的咨询和指导。 3.了解:女性的生命周期中在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特点及常见健康问题;了解胎儿、新生儿、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及病理改变及常见疾病的识别与健康指导。 |
| | 儿科护理 | 1.知识目标:(1)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营养与喂养、计划免疫知识。(2)掌握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3)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主要辅助检查及治疗要点。(4)熟练掌握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2.能力目标:(1)能够完成儿科护理基本技能操作,应用基础护理和儿科护理学的知识。(2)能对不同年龄的小儿及患有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小儿进行整体护理。(3)具有对个体、家庭、社区进行小儿健康指导与卫生宣教的能力。(4)具有与儿童、家长及社区群体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3.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儿童及其家庭的信仰,理解儿童及其家庭的人文背是文化价值观念,自觉尊重儿童的人格,保护儿童及其家庭的隐私。(2)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珍视生命,关爱儿童,减轻儿童痛苦,维护儿童健康。(3)具有从事护理工作的健康体质、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4)具有较好的护患交流与医护团队合作能力。 | 儿童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健康史、身心状况、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包括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血液、内分泌与代谢、风湿、神经等系统;结缔组织疾病、遗传性疾病、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患儿的护理;正常新生儿特点和常见疾病、儿童保健、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小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方法及小儿生长发育监测与评价、免疫接种;急危重症患儿的抢救及常见儿童护理技术操作。 | 1.掌握:小儿解剖生理特点、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营养与喂养、计划免疫知识。 2.熟练:护理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儿进行身心护理。 3.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主要辅助检查及治疗要点。 |
| | 遗传与优生 | 1. 知识目标: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病的概念;常见遗传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传递方式和特点;优生的概述;出生缺陷干预策略和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能进行母婴各期的健康咨询指导及保健;能进行优生优育的咨询及指导。 3.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观念,尊重患者的人格,保护其隐私;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能给予服务对象以人文关怀。 | 遗传学与优生学概述;遗传与优生的分子及细胞学基础;单基因遗传与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与多基因遗传病;人类染色体病;遗传病的诊断与防治;出生缺陷;影响优生的非遗传因素;遗传与优生咨询 | 1. 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病的概念;常见遗传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传递方式和特点;优生的概述;出生缺陷干预策略和基本方法。 2.熟悉:遗传的分子及细胞学基础;熟悉影响优生的非遗传性因素。 3.了解:遗传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了解产前诊断、优生咨询。 |
| 康养技术技能模块 | 中医护理 | 1.知识目标:(1)知道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及发展概况。(2)知道中医采集病情及进行初步辨证的内容和方法。(3)知道中医养生的原则和方法。(4)知道中药用药护理的内容和方法。(5)会说出中医护理专科技术的知识要点和操作方法。 2.能力目标:(1)能运用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对病人作出健康评估。(2)能运用中医基本知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3)会帮助或指导患者及家属煎服中药,并规范进行中药用药护理。(4)学会中医专科护理技术,并能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 3.素质目标:(1)具有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 (2)具有认真、严谨、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 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与腧穴,病因与病机,病情观察,防治原则,方药基础,中医临床辨证与常见病的中医护理,中医一般护理,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等。 | 1.掌握:(1)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及发展概况。(2)中医采集病情及进行初步辨证的内容和方法。(3)中医养生的原则和方法。(4)中药用药护理的内容和方法。(5)中医护理专科技术的知识要点和操作方法。 2.熟悉:1)能运用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对病人作出健康评估。(2)能运用中医基本知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3)会帮助或指导患者及家属煎服中药,并规范进行中药用药护理。(4)学会中医专科护理技术,并能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 3.了解:中医护理发展简史 |
| | 康复护理 | 1.知识目标:(1)了解康复医学的概况及基本内容。(2)熟悉康复护理的理论基础。(3)掌握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措施。 2.能力目标:(1)学会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2)掌握常用康复护理治疗技术.(3)熟练掌握康复护理的基本技术。 3.素质目标:(1)能树立以康复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关心、爱护、尊重残疾人,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敬业精神。(2)具有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 康复医学基础、康复护理学基础、康复护理评定、康复治疗及护理、康复护理技术、临床常见症状的康复护理、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社区康复护理 | 掌握: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常用康复护理治疗技术;康复护理的基本技术;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措施。 熟悉:康复护理的理论基础。 了解:康复医学的概况及基本内容。 |
药学专业方向模块 |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 药用基础化学 | 1. 知识目标:掌握基础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灵活应用溶液理论中的四大平衡体系。熟悉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在药学上的应用。了解化学热力学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正确进行溶液配制、物质提纯、性质检验等实验操作,规范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识记实验现象的能力及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工作的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崇尚科学的品德。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严谨细致,诚实守信的品质。培养学生爱护公物,并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 | 电解质溶液胶体溶液物质结构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滴定分析 | (1)掌握溶液的组成及溶液浓度的各种表示方法及相关计算。(2)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3)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4)熟悉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及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5)掌握四大滴定分析的方法 |
| | 医药数理统计 | 1. 知识目标:了解随机事件概率和数理统计的基本思想,掌握相应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了解常用随机抽样方法和统计量的分布,以及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正交实验设计的概念;熟悉常用离散型、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数字特征,数据的描述统计量,以及统计表、直方图的适用范围与绘制方法;熟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求法熟悉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解题步骤,以及正交实验设计的直观分析法;掌握常见概率计算公式正态总体的统计量的分布;掌握常用统计描述指标的计算方法、正态总体的均值、方差的区间估计方法、单个和两个正态总体均值、方差的假设检验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卡方检验、掌握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方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的方法以及线性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方法;掌握正交表的使用方法。 2. 能力目标: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科学地搜集、整理、判断数据的性质,正确绘制统计表与直方图学会查常用分布的临界值表;对统计数据作区间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等:能熟练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数据的处理;从整体上掌握统计分析工作的基本流程与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解决检验技术与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使学生具备科学的统计理念及辩证的统计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探索发现问题、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培养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实事求是、高度负责的理性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促进学生综合职业文化素质的提高。 | 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的分布及其数字特征、数据的描述统计、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正交实验设计、SPSS实训项目等内容 | 1.掌握:常见概率计算公式正态总体的统计量的分布:掌握常用统计描述指标的计算方法、正态总体的均值、方差的区间估计方法、单个和两个正态总体均值、方差的假设检验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卡方检验、掌握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方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的方法以及线性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方法。2.熟悉:常用离散型、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数字特征,数据的描述统计量,以及统计表、直方图的适用范围与绘制方法;熟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求法;熟悉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解题步骤。3.了解:随机事件概率和数理统计的基本思想,掌握相应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了解常用随机抽样方法和统计量的分布,以及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正交实验设计的概念。 |
| | 有机化学 | 1.知识目标: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备从事药学类技术职业岗位所必需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习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等含氧有机化合物及其衍生的结构、命名、重要的化学性质以及与药学和制药的关系。 | 掌握各类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命名方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熟悉有机化合物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化学反应历程以及活性中间体作用理论;具备应用理论来解释推断有机化合物理化性质的基本能力;了解与医学有关的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来源和用途。 |
| | 生物化学 | 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及基本实验技术 2. 能力目标:理解其主要组成物质的结构特点、性质和功能以及这些物质在体内的合成、降解和相互转化等的代谢规律,深入了解这些代谢活动与各种重要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造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 生物分子糖、脂类、蛋白质、核酸、酶和维生素的结构、分类、理化性质及生理功能;糖、脂类、蛋白质、核酸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及相互代谢之间的关系与调控。 | 1.掌握:生物分子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2.熟悉:生物体重要物质代谢的基本途径,主要生理意义、调节以及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3.了解:基因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
| | 中医药概论 | 1.知识目标:(1)掌握常用中药、中成药的功效与应用。中医的四诊、辨证与防治原则。(2)熟悉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与思维方法,方剂学的基本知识。(3)了解中医发展简史及其思维特点。 2.能力目标:能够识别常用中药的功效;能运用中医基本知识进行中医技能运用,具有中医整体和辩证思维。 3.素质目标:树立药物质量观念和药品安全意识,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2.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专业学风。 | 1 绪论2 哲学基础3 藏象4 精气血津液神5 经络6 体质7 病因8 病机9 诊法10 辨证11 防治与康复原则、12.中药 13.方剂 | 掌握:常用中药、方剂的功效与应用;掌握中医基本诊法和辨证。 熟悉: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与思维方法,方剂学的基本知识。 了解:中医发展简史及其思维特点。 |
| | 仪器分析 | 1. 知识目标: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和仪器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并初步具有应用所学方法解决相应仪器分析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具备常用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与维护保养方法;具备从事药品质量检验所用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并能够用于样品的分析测定。 3.素质目标:掌握初步树立全面质量观念和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活跃的创新思维。 | 教学内容包括四大模块,每一模块分为不同章节。即电化学分析法:电位法、永停滴定法等;光学分析法:包括一般光学技术(如旋光度测定法、折光率测定法等)和光谱技术(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原子吸收光度法等);色谱分析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其它仪器方法简介。 | 掌握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掌握常用仪器的基本操作,了解仪器常见故障的判断和处理,了解各类分析仪器的分析原理,加深对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 天然药物化学 | 1. 知识目标1.认知天然药物主要上效成分的概念、结构特征及分类。2.认知天然药物主要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3.能依据天然药物主要有效成分的结构分析理化性质。4.学会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5.能根据天然药物主要有效成分的性质理解提取分离工艺。 2. 能力目标1.能将所学的基本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应用于实际中。2.具有对各种溶剂、试剂使用量进行计算,以及绘制提取工艺流程图的能力。3.能熟练进行天然药物提取各工序的操作,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4.具有正确使用和调节天然药物提取分离设备、器具并进行维护保养的能力。5.能根据天然药物的主要成分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材料收集。 3.素质目标树立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热爱医药卫生事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协调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 天然药物理论基础天然药物开发技术天然药物应用开发(创新实践案例:灵芝保健功效的研究与应用开发) | 掌握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无效成分等概念理解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任务、常见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掌握常见天然药物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及提取分离方法熟悉天然药物应用开发的一般流程及实验操作方法 |
| | 药用植物学 | 1. 知识目标:(1)掌握重要天然药物的来源、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功效应用;(2)熟悉重要天然药物的产地、主要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3)了解重要天然药物的炮制及采收加工方法。 2. 能力目标:(1)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2)能掌握天然药物鉴定的方法。 3.素质目标:(1)热爱专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2)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够根据药品性质,采取正确储存养护方法;(4)能够科学普及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知识。 | 1. 天然药物学基础知识:(1)天然药物学的起源和发展、性质和主要任务、分类和命名;(2)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3)天然药物生产与鉴定知识。常用天然药物的鉴定:根类药材、根茎类药材、茎木类药材、皮类药材、叶类药材、花类药材、果实与种子药材、全草类药材、其他类药材、动物类药材、矿物类药材。中药岗位应用知识。 | 1. 掌握药用植物学的相关概念,以及药用植物的类型、基本的性状鉴定方法;2. 熟悉药用植物的显微鉴定、理化鉴定方法以及储存方法;3. 了解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应用功效以及用法用量。 |
| | 药事管理与法规 | 1. 知识目标:(1)掌握药品、药事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的核心要点;(2)熟悉药品监管、经营、使用、生产、研制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3)了解药品、药事相关管理制度的实施背景。 2. 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药事法律法规的规定,掌握药品行政执法和应对执法的药事技能;(2)能够根据药事管理与法规及有关药品政策技术规则,完成药品经营、使用、生产、注册、监管等工作岗位中的实际工作任务。 3.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从事医药工作依法合规和政策应对的意识;(2)培养药事活动中合作共事的精神;(3)培养诚信药德、遵规守法、积极细致的职业态度。 | 学习药事管理法规中重要的条款内容,熟悉药品监督管理、药品分类管理、信息、研发注册、生产、经营、使用、中药、特殊管理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等药事管理要点,树立依法治药、依法生产经营的观念,具备运用药事法规分析解决相关工作项目与问题的能力 | 掌握药品、药事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的核心要点;熟悉药品监管、经营、使用、生产、研制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了解药品、药事相关管理制度的实施背景 |
| | 药物分析 | 1. 知识目标:能依据现行版中国药典的要求,应用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等对各类药物及其制剂进行检验分析。掌握药物检验的基本程序――药品的收审、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记录整理并写出检验报告。药物纯度的概念,明确药物中杂质检查的意义。氯化物、铁盐、重金属、砷盐、炽灼残渣、干燥失重检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识记硫酸盐、残留溶剂测定法及注意事项。 2. 能力目标:具备药物质量检验程序;熟练操作药物物理常数测定技术,学会药物的鉴别技术,学会药物的杂质检查技术,熟练操作药物的含量测定技术,熟练操作药物制剂检查技术。 3.素质目标:具有从事药学工作所应有的良好职业道德。具备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具有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和药品安全意识。 | 药典中常见分析方法的介绍及典型药物的分析,药物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基础知识,药品常规检验技术,药品生物检测 技术、中药制剂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等。 | 1.掌握药典中常见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2.熟悉常见药物的分析,初步具备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对药物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的能力。3.了解体内药物分析具体任务。 |
| | 药剂学 | 1. 知识目标(1)掌握临床常用剂型的桃念、特点、分类;掌握主要剂型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要求;掌握药剂学操作的基本机制及影响因素;掌握生物药剂学和药代动力学中的常用术语;掌握处方调配工作程序和要求。(2)熟悉表面活性剂及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情况;熟悉各种剂型生产所用辅料(或附加剂)的作用;熟悉各种剂型的质量主要检查项目的合格标准;熟悉药学服务的基本内容。(3)了解各种剂型生产所用辅料(或附加剂)的性质;了解制药设备结构;了解药物的包装与储存要求。 2. 职业技能目标(1)熟悉掌握临床常用剂型的常规生产技术;熟悉掌握纯化水、注射用水的制备技术;熟悉掌握非处方药销售工作要求;熟悉掌握具有正确使用生产过程常用衡器、量器;熟悉掌握临床常用剂型的质量控制技术。(2)学会一般(常规)制药设备的使用、保养技术;学会制剂辅料(或附加剂)的选择和使用。 3.职业素质和职业态度目标(1)学习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学习应用知识的能力;学习自学的方法。(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 学习药品生产、经营、调剂以及药品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药剂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制剂制备能力、产品质量控制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制剂生产过程常见质量问题处理的能力;具备处方药调剂和药学服务的基本素质;注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综合、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为毕业后能够相对独立在药品生产、经营和服务第一线工作奠定基础。 | 掌握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分类、质量要求、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技术要求、质量评价方法;熟悉各种剂型所用辅料的种类及作用、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基本理论;了解新剂型和制药新技术的基本知识、制药设备的结构和药品包装及贮存 |
| 职业面向模块(医疗机构、药品质量检验) | 药学服务知识与技能 | 1. 知识目标:药学服务的基本知识,常用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和禁忌症。常见疾病的诊断与临床特征了解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案。常见医疗器械的使用。 2. 能力目标:能够进行处方分析与调配能够对常见疾病进行问病荐药能够操作常见的医疗器械能够进行简单的疾病检测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3.素质目标:具有从事药学工作所应有的良好职业道德。具备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 药学服务与咨询的基本内容;处方审核、处方调配、用药指导的原则;常用医学指标检查意义及其临床意义。 | 1.掌握用药指导和药学服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2.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和解决药学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
| | 临床医学概要 | 1. 知识目标:(1)掌握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2)熟悉常见症状的问诊的内容和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及药物治疗要点。(3)了解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辅助检查及预防要点。 2. 能力目标:(1)初步养成临床思维方式、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熟练诊断各科常见病、多发病。(2)能根据问诊、体格检查或医生的诊断熟练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3)学会常见临床急症进行初步院前处理。 3.素质目标:(1)具有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及使命感。(2)养成关爱生命、热爱患者、热爱工作的职业素质和严谨细致的专业学风。 | 1.绪论2.诊断学基础3.呼吸系统疾病4.循环系统疾病4.消化系统疾病5.泌尿系统疾病6.血液系统疾病7.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等 | 1.掌握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2.熟悉常见症状的问诊的内容和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及药物治疗要点。3.了解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辅助检查及预防要点。 |
| 职业面向模块(药品生产、流通、医药营销、药店) | 药品市场营销 | 1. 知识目标:市场营销学相关概念、经典的营销学原理与方法;澳门十大娱乐官网入口平台国医药市场营销的现状与问题;理解营销学基本理论应用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从而使学生具备医药商品营销岗位的必备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医药商品营销工作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2. 能力目标:应用医药市场调查和分析的方法,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购买者行为,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实施医药营销活动计划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医药市场营销策划的能力。 3.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刻苦、勤奋学习专业知识,为从事医药营销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做药就是做良心、质量第一的职业观念,具有对人民生命负责的情感,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 医药商品的特殊性,密切联系医药行业的具体实践。详细阐述医药营销的基本原理、医药产品营销活动中的营销环境分析、营销战略选择、营销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营销组合策略的制定等主要内容。 | 1.掌握医药商品的特殊性,对具体的医药商品营销战略的选择,制定营销组合策略。2.培养能够制定医药商品推广PPT设计、医药文献检索。3.了解网络信息资源,新媒体数字医药营销动态。 |
| | 药店经营与管理 | 1. 知识目标:具备药店日常业务,包括店员培训、投诉接待、陈列更新、POP广告制作、药品周转、存货盘点、销售活动等。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药品零售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具备药品零售企业各岗位操作技能 2. 能力目标:具备药店业务拓展能力及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职业态度的养成与价值观的,从事药品零售企业各岗位工作,也为自主创业、门店业务拓展及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药店日常业务管理,以门店日常工作内容为背景,整合与药品零售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以门店工作为中心包含网上药店、药店企业文化、药店财务管理和药店企业信息管理等。 | 掌握药店的开办选址的条件及原则、药品的陈列、盘点等日常业务,掌握药店接待顾客、推荐药品和处理顾客异议的流程和方法以及促销活动的策划和实施。熟悉门店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网上药店及药店的财务和信息管理。了解零售药店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医保定点药店的影响。药店的企业文化和药店的收银操作业务。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方向模块 | 检验基础知识模块 | 无机及分析化学 | 1. 知识目标(1)掌握基础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灵活应用溶液理论中的四大平衡体系。(2)熟悉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在药学上的应用。(3)了解化学热力学知识。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正确进行溶液配制、物质提纯、性质检验等实验操作,规范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识记实验现象的能力及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工作的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崇尚科学的品德。(3)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4)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严谨细致,诚实守信的品质。(5)培养学生爱护公物,并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 | 电解质溶液胶体溶液物质结构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滴定分析 | (1)掌握溶液的组成及溶液浓度的各种表示方法及相关计算。(2)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3)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4)熟悉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及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5)掌握四大滴定分析的方法 |
| | 医学统计 | 1. 知识目标:了解随机事件概率和数理统计的基本思想,掌握相应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了解常用随机抽样方法和统计量的分布,以及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正交实验设计的概念;熟悉常用离散型、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数字特征,数据的描述统计量,以及统计表、直方图的适用范围与绘制方法;熟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求法熟悉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解题步骤,以及正交实验设计的直观分析法;掌握常见概率计算公式正态总体的统计量的分布;掌握常用统计描述指标的计算方法、正态总体的均值、方差的区间估计方法、单个和两个正态总体均值、方差的假设检验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卡方检验、掌握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方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的方法以及线性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方法;掌握正交表的使用方法。 2. 能力目标: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科学地搜集、整理、判断数据的性质,正确绘制统计表与直方图学会查常用分布的临界值表;对统计数据作区间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等:能熟练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数据的处理;从整体上掌握统计分析工作的基本流程与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解决检验技术与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使学生具备科学的统计理念及辩证的统计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探索发现问题、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培养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实事求是、高度负责的理性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促进学生综合职业文化素质的提高。 | 事件与概率;随机变分布及其数字特征;数据的描述;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卡方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 | 1.掌握:常见概率计算公式正态总体的统计量的分布:掌握常用统计描述指标的计算方法、正态总体的均值、方差的区间估计方法、单个和两个正态总体均值、方差的假设检验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卡方检验、掌握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方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的方法以及线性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方法。2.熟悉:熟悉常用离散型、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数字特征,数据的描述统计量,以及统计表、直方图的适用范围与绘制方法;熟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求法;熟悉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解题步骤。3.了解:随机事件概率和数理统计的基本思想,掌握相应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了解常用随机抽样方法和统计量的分布,以及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正交实验设计的概念。 |
| | 有机化学 | 1. 知识目标: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备从事药学类技术职业岗位所必需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具备从事医学检验技术职业岗位所必需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教学内容: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含氮化合物、糖类化合物的结构、命名、重要的化学性质。 | 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含氮化合物、糖类化合物的结构、命名、重要的化学性质。 | 掌握各类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命名方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熟悉有机化合物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化学反应历程以及活性中间体作用理论;具备应用理论来解释推断有机化合物理化性质的基本能力;了解与医学有关的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来源和用途。 |
| | 生物化学 | 1. 知识目标: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及基本实验技术2.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其主要组成物质的结构特点、性质和功能以及这些物质在体内的合成、降解和相互转化等的代谢规律,深入了解这些代谢活动与各种重要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 3.素质目标: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创造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 生物分子糖、脂类、蛋白质、核酸、酶和维生素的结构、分类、理化性质及生理功能;糖、脂类、蛋白质、核酸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及相互代谢之间的关系与调控。 | 1.掌握:生物分子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2.熟悉:生物体重要物质代谢的基本途径,主要生理意义、调节以及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3.了解:基因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
| | 临床医学概要 | 1. 知识目标:(1)掌握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2)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辅助检查。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了解发病机制、预防及预后。(3)了解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原则。 2.能力目标:(1)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诊断各科常见病多发病。(2)能根据问诊、体格检查或医生的诊断熟练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3)能熟练对心跳骤停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3.素质目标:(1)具有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2)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3)养成关爱生命,热爱病人,热爱工作的职业素质。(4)养成严谨细致的专业学风。 | 1.绪论2.诊断学基础3.呼吸系统疾病4.循环系统疾病4.消化系统疾病5.泌尿系统疾病6.血液系统疾病7.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 1.掌握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2.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辅助检查。熟悉各科常见病3.了解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原则。 |
| 检验技能应用模块 | 免疫学检验 |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专业的免疫学检验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2.能力目标:具有较强的临床检验和实验室诊断思维及分析问题能力。3.素质目标:具有对各种检验结果进行初步评价的能力,了解常用的免疫学检验仪器的基本结构和性能 | 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免疫检验的基本技术。如免疫沉淀、免疫凝集、补体参与反应、操作CH(5)0试验、酶免疫技术、免疫荧光和发光技术、细胞免疫技术等;临床免疫疾病及检测方法等。 | 1.掌握: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熟练应用,能综合分析和解决临床工作的实际问题。2.熟悉:能独立、正确、规范地完成技能操作过程,会应用所学技能。3.了解:检验专业的相关仪器的性能,结构。 |
| |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 | 1.知识目标:掌握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2.能力目标:能够了解分子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的临床应用。3.素质目标:能够独立操作常用的分子生物学项目检验。 |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的定义及其发展历史;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的分子靶标及在病原生物基因组、基因变异、基因多态性、循环游离核酸检测中的应用;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肿瘤及个体化医学上的发展与应用。 | 1.掌握:掌握人体内的主要物质的组成、分子生物学功能。2.熟悉:核酸杂交技术和核酸扩增技术及核酸序列分析。 3.了解:生物芯片技术和蛋白质组学技术,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可以进行简单的数据结果分析。了解有关单基因遗传病、肿瘤、线粒体疾病、染色体病、药物相关性基因、胚胎植入前及移植配型相关技术。 |
| | 临床检验仪器 | 1. 知识目标:掌握临床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和操作方法;熟悉各种仪器在临床上的应用,掌握仪器的常见故障。 2. 能力目标:学会临床常见仪器的操作方法,能够对这些仪器进行性能及调试;学会常用仪器的故障排除方法。 3.素质目标: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使学生能够应用现代化的医疗手段为患者服务。 | 临床常用检验基础设备的基本结构和性能指标;血液、体液、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等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即时检验的概念、特点和主要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和工作原理。血液、体液、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等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 1.掌握:临床常用检验基础设备的基本结构和性能指标;血液、体液、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等仪器的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掌握即时检验的概念、特点和主要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和工作原理。2.熟悉:临床检验仪器的分类、特点及相关管理规定;熟悉血液、体液、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等仪器的的使用方法和日常维护;熟悉仪器使用维护设备的;熟悉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了解:仪器的评价、选择;了解血液、体液、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等仪器的操作流程和常见故障处理。了解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
| | 临床检验基础 | 1. 知识目标:掌握临床检验常规检测项目的测定方法、原理、质量控制、方法学评价等基础理论知识;血液、尿液、粪便等体液的检验方法和临床意义;常见检验仪器的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 能力目标:熟练使用临床检验常用的仪器设备,如显微镜、计数板、加样枪等,并做好质量控制和仪器校准工作;能够进行样本采集、收集、处理、检验、结果分析、废物处理等工作。 3.素质目标:使学生具备生物安全意识,学会融会贯通,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沟通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科学谨慎的工作态度。 | 血液 、尿液等标本采集 , 常规项目的检查 、注意事项 、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血细胞自动分析仪 、尿液自动分析仪 、血凝自动分析仪等检验仪器工作原理、 使用和维护保养; 人体脱落细胞标本中正常细胞 、炎症细胞 、核异质细胞、 典型癌细胞的形态特点和临床意义; AB0血型 、Rh 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等方 法 、注意事项 | 1.掌握:掌握临床检验常规检测项目的测定方法、原理、质量控制、方法学评价等基础理论知识。2.熟悉:临床检验常用的仪器设备操作、质量控制、方法学选择和仪器校准;对常规仪器的进行保养和维护的能力。3.了解:临检室检测前、中、后质量控制应该注意的环及临床检验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
| | 生物化学检验 | 1. 知识目标:掌握生物化学检验的标本的正确收集、保存和处理;掌握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熟知各项操作技术的测定原理、注意事项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掌握验证与评价测定结果准确性的方法;了解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的方法。 2. 能力目标:能熟练地使用现代分析仪器,包括手工、半自动、全自动和特殊分析仪器,并能进行参数的设置、试剂更换和日常维护保养;能够根据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临床生化指标检测(蛋白类、糖类、脂类、无机离子、血气及肝功能、肾功能等)对检验项目能进行准确地报告,对检测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和提供合理的咨询服务;具有生物安全意识和能力,懂得日常各种废物的处理和消毒,具备意外事故的应急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初步培养学生具备有责任心、诚信意识、严格的质量控制意识、生物安全意识,使学生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树立安全、节约、环保的职业意识和规范、有序的职业品质。 | 常用生物化学分析技术 , 如光谱 、层析 、电泳 、离心等技术 , 免疫分析技术、 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技术 , 酶蛋白分离及纯化技术等; 血液标本采集与处理 , 临床实验方法学评价和选择 , 试剂盒评价和选择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常用生 化检验项目测定方法 、原理 、参考值 、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 。如白蛋白和球 蛋白测定 、肝功能 、肾功能 、心功能 、血糖及相关项目 、脂蛋白及相关项目、 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等; 常用生化自动分析仪器使用与维护;实验室质量控制 方法 、结果判断及数据处理 | 1.掌握: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检验技术,能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分析和评价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正确解释其临床意义。2.熟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用验证与评价测定结果准确性的方法。3.了解:临床检验技术的最新进展 |
| | 微生物学检验 | 1. 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理论知识,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临床检验意义及其检验方法;掌握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以及医院感染等内容。 2. 能力目标:能熟练从不同的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病原微生物,并通过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为临床疾病的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正确理解和掌握无菌操作的重要性,能熟练配制各种培养基、病房空气的采样检验工作。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常规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具有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课程和岗位职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 病原微生物学基本知识; 细菌的分类 、命名 , 微生物感染基本概念 、致病性 和病理损害; 临床上常见致病菌的生物学性状 、生化试验 、血清学试验 、检 验程序 、检验方法及报告方式; 支原体 、衣原体 、立克次体 、真菌 、常见病 毒等特点 、致病性及检验方法; 常用微生物检验仪器使用和试剂配制; 常用 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常见标本病原体的采集 、运送 、接种 、分离培养和鉴定; 有关微生物检验新仪器 、新技术 , 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范和医疗废物消毒 处理知识 | 1.掌握:常规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2.熟悉:微生物生化检验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判断和分析结果的临床意义。3.了解:微生物检验常用仪器和实验室生物安全。 |
| | 寄生虫学检验 | 1. 知识目标:能熟练使用显微镜;熟练辨别各种常见寄生虫的成虫和虫卵形态并进行实验室诊断。 2. 能力目标:能进行各种体液标本采集、处理、染色、镜检工作。能熟练识别各种寄生虫 3.素质目标:能独立、正确、规范地完成技能操作过程,会应用所学技能。 | 血液寄生虫检验:识别血片中的寄生虫;粪便寄生虫检验:粪便的寄生虫检查;其他常见寄生虫检验 | 1.掌握:各种寄生虫的形态和实验诊断。2.熟悉:各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和所致疾病。3.了解:各种寄生虫的流行和防治。 |
| | 血液学检验 | 1. 知识目标:具有血液学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见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的血象和骨髓象细胞形态特征及特殊化学染色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其染色结果判断。 2. 能力目标:能正确辨认正常骨髓像中的各类细胞;对常见红细胞、白细胞疾病的血象和骨髓象进行阅片工作;正确填写骨髓细胞形态学报告单;能根据不同血常规结果选择正确的化学染色试验,并进行正确的操作;能结合临床对常见血液病的检查结果做出正确、客观的分析与评估。 3.素质目标:以基础性和职业教育思想为指导,充实新的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实践调查应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使之掌握血液学检验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成为具有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需的的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 细胞生长发育和形态变化规律 。正常骨髓细胞形态和骨髓象特点; 骨髓检查 基本方法; 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原理 、方法及应用;常见血液病骨髓检查特点,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各种白血病等,以及有关辅助检查;溶血性疾病 、止血和血栓性疾病的基本概念 、临床知识 ,以及常用检查项目 原理 、方法 、实验结果分析和应用; 有关血液病检验的新知识 、新技术 | 1.掌握:血液学检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2.熟悉: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血象、骨髓象细胞形态的鉴别及相关检验项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方法、结果判断和临床意义。3.了解:临床血液学的操作流程以及新进展和新技术。 |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方向模块 | 基础知识模块 | 康复医学概论 | 1.知识目标: (1)掌握康复医学导论、康复医学的地位与作用、康复医学机构与组织方式、康复医学专业人员及工作方式等项目的基本知识。(2)熟悉残疾学、功能障碍、康复预防、康复治疗等项目的基本知识。(3)了解康复伦理、康复治疗师培养与指导等项目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1)具备对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和康复治疗师的充分认知能力;(2)具备以康复程序为框架,初步为病人实施整体康复的能力:(3)具有残疾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残疾的预防、残疾人的全面康复、康复病历、康复治疗的管理等能力:(4)能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恰当使用解释用语,操作中关爱病人,让病人能很好配合康复工作:(5)能应对基本康复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突发和意外,具备初步现场协调处理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1)具有较强的法纪意识,遵纪守法,能遵守有关医疗工作及康复治疗有关制度和法规;(2)具备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对病人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耐心;(3)具有高度的专业责任感,能与同事合作共事,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 康复和康复医学的概念、内容、地位、作用、流私、基本原则、服务方式、工作方法、人员职责、康复机构设置和常用设备及管理规范。 | 掌握康复医学导论、康复医学的地位与作用、康复医学机构与组织方式、康复医学专业人员及工作方式等项目的基本知识。 熟悉残疾学、功能障碍、康复预防、康复治疗等项目的基本知识。 了解康复伦理、康复治疗师培养与指导等项目的基本知识。 |
| | 人体发育学 | 1. 知识目标(1)掌握:人体正常发育规律、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婴幼儿期精细运动发育、婴幼儿期言语功能的发育、婴幼儿期认知功能的发育、婴幼儿期情绪及其社会功能发育的特点与表现、评定方法与内容。(2)熟悉:胎儿期发育规律、青春期发育、青年期和成年期、老年期发育特征。(3)了解:发育理论。 2. 技能目标(1)学会:学生能基本完成操作过程,会应用所学技能。(2)熟练掌握:学生能独立、正确、规范地完成所学的技能操作,并能熟练应用。 3.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职业道德,重视医学伦理,自觉尊重患者人格,保护患者隐私。(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依法行医。(3)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将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维护大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4)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与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交流。(5)具有终生学习理念和不断创新精神。(6)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适应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7)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能与康复团队成员团结协作,共同为病人提供全面周到的康复服务。 | 一、人体发育学概述二、发育理论三、正常发育规律四、发育评定五、胎儿期发育六、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七、婴幼儿期精细运动发育八、婴幼儿期言语功能的发育九、婴幼儿期认知功能的发育十、婴幼儿期情绪及其社会功能发育十一、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发育十二、青春期发育十三、青年期和成年期十四、老年期 | 1.掌握人生各阶段的运动、言语、认知、情绪情感、社会功能的发育规律。2.熟悉人体发育的基本概念、模式和相关理论。3.了解影响人体发育的主要因素,常见发育问题及康复保健。4.了解常用的发育评定方法。5.能正确运用人体发育规律,判断发育异常。6.能通过人体发育规律理解康复治疗技术的内涵及外延。7.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
| | 临床医学概要 | 1. 知识目标:(1)掌握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临床特点与诊断要点。(2)熟悉常见症状的问诊的内容、体格检查基本方法和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及药物治疗要点。(3)了解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辅助检查及预防要点。 2. 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熟练诊断各科常见病、多发病。能根据问诊、体格检查给出诊断,并制定治疗措施。(3)学会心肺复述操作。 3.素质目标:(1)具有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及使命感。(2)养成关爱生命、热爱患者、热爱工作的职业素质和严谨细致的专业学风。" | 1.绪论2.诊断学基础3.呼吸系统疾病4.循环系统疾病4.消化系统疾病5.泌尿系统疾病6.血液系统疾病7.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 1.掌握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2.熟悉常见症状的问诊的内容、体格检查基本方法,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及药物治疗要点。3.了解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辅助检查及预防要点。 |
| | 中医学基础 | 1.知识目标:(1)了解中医发展简史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2)掌握中医脏腑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3)熟悉外感六淫、戾气、内伤七情、瘀血的致病特点(4)掌握中医的基本特点、防治原则(5)熟悉辨证论治的方法:了解养生预防的基本知识(6)掌握中药、方剂的基本知识(7)了解经络、腧穴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1)具有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解释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能力。(2)初步具有运用四诊的方法收集病情资料的能力。(3)初步具有临床分析及辨证思维的能力。(4)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 3.素质目标(1)专业思想巩固,热爱中医药专业。(2)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3)具有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善于自学的优秀品质。(4)具有勇于探索,为中医药健康事业做贡献的进取精神。 | 1 绪论2 哲学基础3 藏象4 精气血津液神5 经络6 体质7 病因8 病机9 诊法10 辨证11 防治与康复原则 | 掌握中医脏腑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掌握中医的基本特点、防治原则;掌握中药、方剂的基本知识。 熟悉外感六淫、戾气、内伤七情、瘀血的致病特点;熟悉辨证论治的方法:了解养生预防的基本知识 了解中医发展简史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经络、腧穴的基本知识 |
| 康复评定及诊断技术技能模块 | 康复评定技术 | 1. 知识目标(1)掌握:康复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熟悉:康复评定的对象、评定内容。(3)了解:康复评定相关概述。 2. 技能目标(1)学会:对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进行分析并开展相应的康复评定。(2)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康复评定操作、常用康复设备和器械的使用操作。 3.素质目标具备良好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具备认真.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具备自觉维护工具和工作环境清洁的良好习惯,能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文明生产规程;具备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具备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 人体形态和反射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肌张力评定、平衡功能评定、协调功能评定、步态分析、感觉功能评定、心肺功能评定、吞咽和言语功能评定、心理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能力与生存质量评定、环境评定、常见疾病的康复评定 | 掌握:康复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进行分析并开展相应的康复评定。 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康复评定操作、常用康复设备和器械的使用操作。 熟悉:康复评定的对象、评定内容。 了解:康复评定相关概述。 |
| | 人体运动学 | 1. 知识目标 (1)熟悉运动中的生物力学问题和生物化学问题,了解生理学问题。(2)掌熟悉头、颈、躯干、肩复合体、腕、手、膝、髋、踝、足的运动学特点。(3)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式,有关的反射与反应。(4)掌握运动神经系统病损功能障碍的特点,熟悉其他原因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的特点。(5)了解运动对心理的影响。 2. 能力目标(1)能对运动中能量代谢进行分析(2)能对人体运动中生物力学进行分析(3)能利用运动处方指导训练(4)能准确的分析出运动障碍发生的部位 3.素质目标(1)热爱专业,爱岗敬业;通过理论和实践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分析人体运动控制的能力。服务的意识;有乐于奉献的精神。(2)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有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有良好的举止、沟通能力和职业情感。(3)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 运动学基础、正常人体运动学、运动障碍 | 1.熟悉运动中的生物力学问题和生物化学问题,了解生理学问题。2.掌熟悉头、颈、躯干、肩复合体、腕、手、膝、髋、踝、足的运动学特点。3.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式,有关的反射与反应。4.掌握运动神经系统病损功能障碍的特点,熟悉其他原因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的特点。5.了解运动对心理的影响。 |
| | 诊断学 | 1. 知识目标:掌握诊断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包括相关概念、机制等。学习实验室检查常见检查项目的参考值,熟悉常见检查项目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学习诊断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了解常用诊断新技术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做出病因的初步诊断。能够独立对病人进行系统性及针对性问诊及针对性的体格检查。能够恰当选择辅助检查项目,初步判断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病历的能力。具有接受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能并使之为实际工作服务的能力。 3.素质目标:具有严谨缜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刻苦钻研、勤奋向上的学习精神,具备病救人、金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医德。 | 绪论;第一篇 主要症状;第二篇 问诊第三篇 检体诊断第四篇 实验诊断第五篇 医学影像诊断第六篇 器械检查第七篇 常用诊断技术第八篇 病历书写及临床思维方法 | 1、掌握各种常见症状、体征的概念、病因与临床表现;掌握问诊的内容、体格检查的正确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实验室检查常见检查项目的参考值;掌握心电图描记的操作方法、测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掌握病历书写的内容与格式、诊断的内容与格式。2、熟悉各种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熟悉体格检查内容的正常状态、其他体征及其临床意义;熟悉问诊的方法与技巧;熟悉常见检查项目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正常心电图以及常用诊断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熟悉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3、了解各种常见症状的伴随症状和诊断提示;了解问诊的概念和系统问诊要点;了解常见检查项目标本采集的方法;了解心电图产生的原理、常见异常心电图、其他常用心电学检查。;了解常用诊断新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诊断的步骤和病历的重要意义。 |
| | 影像诊断学 | 1.知识目标:正确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方法。熟悉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理解影像诊断学为临床医疗服务的特点与目的。 2.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影像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够自行观察和辨认人体组织结构的影像学特点,通过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操作与练习,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素质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自身特点,注重职业素质教育,重视诚信意识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培养学生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学习后续课程,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 | 放射学发展简史及临床地位与作用;常用成像方法的图像特点和临床应用;医学影像诊断原则和诊断报告的书写;分子影像学的发展、应用及展望;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乳腺;消化系统和腹膜腔;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骨骼肌肉系统;儿科疾病 | 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方法。熟悉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理解影像诊断学为临床医疗服务的特点与目的。 熟练掌握影像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够自行观察和辨认人体组织结构的影像学特点,通过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操作与练习,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
| 康复治疗技术技能模块 | 运动治疗技术 | 1. 知识目标(1)掌握:运动治疗技术的概念、作用、种类;各种运动治疗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熟悉:运动治疗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与注意事项等专业知识。(3)了解:运动治疗技术中的解剖生理知识基础。 2.技能目标(1)学会:根据患者运动障碍的原因与特点选择合适的运动治疗技术。(2)熟练掌握:各种运动治疗技术的操作方法。 3.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职业道德,重视医学伦理,自觉尊重患者人格,保护患者隐私。(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依法行医。(3)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将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维护大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4)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与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交流。(5)具有终生学习理念和不断创新精神。(6)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适应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7)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能与康复团队成员团结协作,共同为病人提供全面周到的康复服务。 | 一、绪论二、关节活动技术三、关节松动技术四、肌力训练五、牵伸训练六、牵引技术七、平衡与协调训练八、有氧训练九、呼吸训练十、放松训练十一、轮椅训练十二、体位转移训练十三、步行功能训练十四、水中运动十五、医疗体操十六、Bobath技术十七、Brunnstrom技术十八、Rood技术十九、PNF技术二十、运动再学习技术二十一、运动治疗新技术 | 1.了解运动疗法的作用和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性,明确治疗师在康复治疗中的地位。2.理解运动疗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熟悉运动疗法的主要内容。3.掌握运动疗法的基本技能和具体操作方法,能在临床实践中熟练运用。4.了解运动疗法各种常用仪器和设备的性能,并学会使用方法。5.制定合理的运动疗法方案,并指导患者训练。6.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态度和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8.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9.养成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10.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职业道德。 |
| | 作业治疗技术 | 1.知识目标:在掌握“实用、够用”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让学生重点掌握临床作业治疗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技能素质。(1)掌握作业治疗的作用及适应症、禁忌症;(2)熟悉常用的作业治疗器械名称及常用的治疗性活动;(3)熟悉作业治疗计划的制定的基本过程;(4)掌握作业疗法的原则;(5)掌握康复科常见疾病的功能障碍及治疗方法。(6)熟悉职业评估方法及职业康复手段;(7)掌握社区及家庭环境下作业治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突发事件应激处置能力;医患的沟通能力;有相应专业技术指导能力;学习、掌握和应用康复技术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 1)养成踏实严谨、勤勉负责的工作态度。( 2)养成团队协作、沟通理解的工作习惯。(3)具有自学、探究与创新的工作能力。(4)具备吃苦耐劳、关爱疾患的工作素养。(5)热爱康复事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 作业活动特征与作业活动分析;作业治疗操作技术;日常作业能力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认知功能训练;手功能训练;辅助性用品用具使用训练;节省体能训练;手工制作治疗;艺术治疗文娱治疗、音乐治疗、书法绘画等);职业活动训练;社区与家庭环境改造 | (1)掌握作业治疗的作用及适应症、禁忌症;(2)熟悉常用的作业治疗器械名称及常用的治疗性活动;(3)熟悉作业治疗计划的制定的基本过程;(4)掌握作业疗法的原则;(5)掌握康复科常见疾病的功能障碍及治疗方法。(6)熟悉职业评估方法及职业康复手段;(7)掌握社区及家庭环境下作业治疗方法。 |
| |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 1. 知识目标(1)掌握:常用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和规范操作步骤。(2)熟悉:常用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3)了解:其他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 2. 技能目标(1)学会:对患者选择适合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2)熟练掌握:常见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操作步骤、常用理疗设备和器械的使用操作。 3.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职业道德,重视医学伦理,自觉尊重患者人格,保护患者隐私。(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依法行医。(3)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将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维护大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4)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与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交流。(5)具有终生学习理念和不断创新精神。(6)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适应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7)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能与康复团队成员团结协作,共同为病人提供全面周到的康复服务。 | 直流电疗法、低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高频电疗法、光疗法、超声波疗法、磁疗法、传导热疗法、冷疗法和冷冻疗法、压力疗法、水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冲击波疗法 | (1)掌握:常用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和规范操作步骤。(2)熟悉:常用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3)了解:其他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 |
| | 言语治疗技术 | 1.知识目标: (1)掌握言语康复治疗方法: (2)熟悉基本理论和功能评定:(3)了解言语治疗技术的基本概念。 2.能力目标:(1)使学生对功能障碍的治疗原则有一个明确的认识:(2)对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规律有一定的了解:(3)对功能障碍的基本评定方法和处置原则、治疗技术能较熟悉掌握。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辨证的和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2)拓展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一、总论 二、失语症 三、语言发育迟缓 四、构音障碍 五、嗓音障碍 六、共鸣障碍 七、语畅障碍 八、听力障碍 九、吞咽障碍 十、辅助沟通系统 | 掌握言语康复治疗方法: 熟悉基本理论和功能评定: 了解言语治疗技术的基本概念。 |
| 康复技能应用模块 | 常见疾病康复技术 | 1. 知识目标(1)掌握:常见疾病的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方法。(2)熟悉:常见疾病导致的各种功能障碍表现。(3)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健康教育和功能结局。 2. 技能目标(1)学会:分析患者现存或潜在的功能问题,制订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并客观评定康复效果。(2)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技术操作。 3.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职业道德,重视医学伦理,自觉尊重患者人格,保护患者隐私。(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依法行医。(3)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将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维护大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4)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与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交流。(5)具有终生学习理念和不断创新精神。(6)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适应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7)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能与康复团队成员团结协作,共同为病人提供全面周到的康复服务。 | 常见功能障碍康复、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常见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康复、常见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康复、常见消化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康复、常见风湿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康复、恶性肿瘤康复、烧伤康复、常见皮肤疾病康复、常见五官科疾病康复 | 1.掌握康复科室常见疾病的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方法。2.熟悉常见疾病所导致的各种功能障碍表现。3.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健康教育和功能结局。4.能够独立进行疾病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技术操作。5.学会分析患者现存或潜在的功能问题,制订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并客观评定康复效果。 |
| | 中医传统康复技术 | 1. 知识目标(1)掌握经络臉穴的概念、功能、分类;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注意事项;常用灸法、推拿手法的应用范围、注意事项。(2)熟悉四诊、辨证的基本理论知识;常用针刺的作用、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常见疾病的传统康复治疗方案。(3)了解阴阳五行、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等中医基础理论。 2. 技能目标(1)掌握临床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及操作要点;临床常用推拿手法、常用灸法、拔罐技术操作。(2)熟悉刮痴、足部按摩、中药熏蒸、中药药浴治疗的操作。(3)能运用推拿疗法、常用灸法、拔罐技术等进行临床常见疾病与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能在医生指导下参与运用针刺疗法进行临床常见疾病与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能指导患者练习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传统运动康复疗法等。 3.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树立为病人和残疾人服务和乐于奉献的意识和态度。(2)具有良好的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相结合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善于与患者及其家属、医生、护理人员和团队其他人员进行沟通与合作的能力。(4)具有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 第一章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概论第二章 经络与腧穴第三章 推拿技术第四章 针刺技术第五章 灸法技术第六章 拔罐技术第七章 传统运动疗法第八章 其他传统康复技术第九章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传统康复治疗第十章 运动系统常见疾病的传统康复治疗第十一章 内科常见疾病的传统康复治疗 | 1.掌握经络腧穴的概念、功能、分类;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注意事项;常用灸法、推拿手法的应用范围、注意事项。2.熟悉四诊、辨证的基本理论知识;常用针刺的作用、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常见疾病的传统康复治疗方案。3.了解阴阳五行、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等中医基础理论。 |
| | 社区康复 | 1.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病的康复评定、康复方法及康复效果的评定;学会各种康复操作方法;熟悉常见病的临床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和评估可能的预后。了解常见病的致病因素、发病机制与疾病康复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从病人整体考虑制定康复治疗计划、选择康复治疗手段, 注意机能康复与心理康复的有机结合。 2.能力目标:独立的进行常见病康复评价、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康复治疗技术操作:正确指导病人科学运用康复手段:客观评定康复效果。培养具有较熟练的针灸、推拿、康复、保健实践技能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及 社区康复、保健机构从事针灸推拿、康复、保健等多层次、多岗位的高素质实用型的技能人才。 3.素质目标: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能体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热爱康复治疗技术专 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 独立的进行常见病康复评价、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康复治疗技术操作;正确指导病人科学运用康复手段;客观评定康复效果。培养具有较熟练的针灸、推拿、康复、保健实践技能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及社区康复、保健机构从事针灸推拿、康复、保健等多层次、多岗位的高素质实用型的技能人才。 | 掌握常见病的康复评定、康复方法及康复效果的评定;学会各种康复操作方法;熟悉常见病的临床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和评估可能的预后。了解常见病的致病因素、发病机制与疾病康复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从病人整体考虑制定康复治疗计划、选择康复治疗手段, 注意机能康复与心理康复的有机结合。 |
| | 康复心理 | 1. 知识目标1)掌握对病残人进行心理康复教育的原理与基本方法。2)熟悉病残人康复过程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常见行为问题的处理、康复运动锻炼的心理效应、社会因素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1)具有观察病残人康复过程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处理常见行为问题的能力。2)具有对病残人进行心理康复咨询和宣教能力。3)具有在康复治疗中合理运用不同的疗法发挥其心理效应的能力。 3.素质目标1)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创业,并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2)培养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尊重患者、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 | 康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康复内容、研究范围及澳门十大娱乐官网入口平台国康复心理学发展状况。病残人康复过程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常见行为问题的处理、康复运动锻炼的心理效应、社会因素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临床常见病症如神经系统、身心障碍、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康复。儿童、老年患者、残疾人的心理康复。 | 1.掌握心理康复常用技术,能够对临床常见病症如神经系统、身心障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康复及儿童、老年患者、残疾人进行心理康复。2.熟悉病残人康复过程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常见行为问题的处理、康复运动锻炼的心理效应、社会因素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3.了解康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康复内容、研究范围及澳门十大娱乐官网入口平台国康复心理学发展状况。 |
| | 儿童康复 | 1.知识目标:掌握儿童的发育特点、儿童疾病特点和康复评定、治疗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运用儿童康复知识进行儿童康复评定与训练 3.素质目标:巩固专业思想,树立热爱养老事业、献身养老事业的远大理想;具备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对老年人具有高度的耐心、细心、责任心;具有高度的专业责任感,能与同事合作共事,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 儿童发育特点、评定、常见儿童疾病的康复 | 掌握儿童康复评定与治疗方法 熟悉儿童常见疾病康复 了解儿童康复的发展 |
| | 老年康复 | 1.知识目标:(1)掌握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的特点:常见健康问题和常见病的康复要点。 (2)掌握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的康复评定和治疗(3)熟悉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常见健康问题和疾病的特点、治疗原则。(4)了解老年康复的一般概念与基本内容。 2.能力目标: (1)能对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存在健康的问题老年人进行保健指导:能对老年期常见病患者实施正确的康复措施和进行健康教育。(2)能对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和安全指导,实施相应的康复。(3)能熟练运用人际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对老年人实施系统化的整体护理。 3.素质目标:(1)具有以老年人为中心,一切为了老年人的护理观,热爱老年护理事业,坚持以老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具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品德。(2)具有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救死扶伤、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3)具有较强的专业责任感、同情心、爱心及团队合作精神。 | 老年人疾病特点、评定、常见老年疾病的康复 | 掌握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的特点:常见健康问题和常见病的康复要点。 掌握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的康复评定和治疗 熟悉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常见健康问题和疾病的特点、治疗原则。 了解老年康复的一般概念与基本内容。 |
智慧健康养老专业方向模块 | 专业基础模块 | 管理学基础 | 1. 知识目标:了解管理学思想的发展,理解并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内涵。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管理知识进行具体的管理案例分析,并能够在学完课程后对管理实践进行考察。 3.素质目标:学生能够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和专业素质。 | 管理者与管理工作、管理决策、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工作的实质、过程,以及各项职能活动开展的原理和方法。 | 1.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内涵;管理工作的实质与具体内容;管理案例的分析方法。2.熟悉:管理的基本智能及各项智能活动开展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国内外管理学思想发展史及现状。 |
| | 中医学基础 | 1.知识目标:(1)了解中医发展简史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2)掌握中医脏腑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3)熟悉外感六淫、戾气、内伤七情、瘀血的致病特点(4)掌握中医的基本特点、防治原则(5)熟悉辨证论治的方法:了解养生预防的基本知识(6)掌握中药、方剂的基本知识(7)了解经络、腧穴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1)具有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解释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能力。(2)初步具有运用四诊的方法收集病情资料的能力。(3)初步具有临床分析及辨证思维的能力。(4)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 3.素质目标(1)专业思想巩固,热爱中医药专业。(2)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3)具有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善于自学的优秀品质。(4)具有勇于探索,为中医药健康事业做贡献的进取精神。 | 1 绪论2 哲学基础3 藏象4 精气血津液神5 经络6 体质7 病因8 病机9 诊法10 辨证11 防治与康复原则 | 掌握中医脏腑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掌握中医的基本特点、防治原则;掌握中药、方剂的基本知识。 熟悉外感六淫、戾气、内伤七情、瘀血的致病特点;熟悉辨证论治的方法:了解养生预防的基本知识 了解中医发展简史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经络、腧穴的基本知识 |
| | 老年政策法规与标准 | 1. 知识目标:掌握老年政策法律法规概述;澳门十大娱乐官网入口平台国台湾地区及国外老年法律法规;老年服务与管理概述;老年人家庭赡养与扶养;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老年人社会保障;老年人社会服务;老年人社会优待;老年宜居环境;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养老服务机构;老龄工作机构和老年社会组织;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知识。 2. 能力目标:学会对老年政策法律与制度的解读;能够将所学运用于老年服务实践。 3.素质目标:具备为老年人服务、维护老年人以及自身合法权益的素质与能力。 | 老年政策法律法规概述;澳门十大娱乐官网入口平台国台湾地区及国外老年法律法规;老年服务与管理概述;老年人家庭赡养与扶养;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老年人社会保障;老年人社会服务;老年人社会优待;老年宜居环境;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养老服务机构;老龄工作机构和老年社会组织;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 1. 掌握:老年政策法律法规概述;老年人家庭赡养与扶养;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老年人社会保障;养老服务机构;熟悉:年服务与管理概述;老年人社会服务;老年人社会优待;老年宜居环境;了解:澳门十大娱乐官网入口平台国台湾地区及国外老年法律法规;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老龄工作机构和老年社会组织;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
| | 老年人膳食营养与配餐 | 1. 知识目标:(1)掌握平衡膳食宝塔内容(2)掌握老年人所需营养素状况以及老年人常见食物的营养价值(3)知道食谱编制理论和方法(4)掌握老年人营养配餐要点(5)理解食谱编制的步骤(6)掌握健康个体和群体的食谱编制原则、方法和步骤(7)能对营养失衡和代谢疾病人群建立营养食谱(8)了解老年人疾病人群的膳食制备和营养调理 2.能力目标:(1)能对老年人进行食谱编制和膳食评价(2)能对老年人进行营养配餐(3)能对特殊营养人群如苯丙酮尿症、骨质疏松症、缺铁性贫血等进行膳食调整。(4)熟悉老年不同疾病人群的膳食制备和营养调理,重点是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肿瘤疾病、呼吸疾病等疾病的膳食调理。(5)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能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素质目标:(1)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3)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4)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 项目一 老年人所需营养素的认知及能量需求项目二 老年人常见食物的营养价值认知 项目三 老年人的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项目四 调查与评价老年人膳食营养情况项目五 老年人营养配餐与食谱编制项目六 老年人常见病的饮食调养项目七 老年人的膳食指导 | 1.掌握:(1)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营养评价方法。(2)老年人常见食物的营养价值。(3)运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对营养素的摄入情况进行评价。(4)常用的膳食调查方法及优缺点。(5)食谱编制的原则和理论依据。(6)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制订饮食治疗方案。(7)食品污染的原因和途径,了解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8)指导老年人对食品污染进行科学合理的预防。2.熟悉:(1)各种营养素的缺乏症状。(2)能够说出各种营养素的主要食物来源和参考摄入量。(3)加工、烹调及储存对粮谷类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4)对老年膳食宝塔进行合理的应用。(5)膳食调查结果评价的过程。(6)用营养成分计算法和食物交换份法编制老年食谱(7)老年人常见病的饮食调养。(8)老年人保健食品的功效,并进行正确的选购指导。 3.了解:(1)豆类食物抗营养因子的去除方法。(2)了解目前世界上的几种膳食结构类型并进行分析。(3)营养状况体格测量的主要指标和方法。(4)营养状况实验室检查常见的营养指标。(5)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基本概念,掌握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6)一年四季的季节特点,掌握老年人四季膳食指导的原则。 |
| 健康照护技术技能模块 | 老年照护 | 1.知识目标:老年人生活照料、用药照护、细腻照护、功能障碍照护、安宁照护和应急救护相关理论知识。 2.能力目标:老年人生活照料、用药照护、功能障碍照护、安宁照护和应急救护技能。 3.素质目标: 具备以老年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理论联系实践,培养有高尚职业素养的老年照护人才。 | 老年人能力评估、照护分级计划制定、以及用药照护、细腻照护、功能障碍照护、认知照护、安宁照护和应急救护。 | 1、掌握生活照料、以及用药照护、细腻照护、功能障碍照护、安宁照护和应急救护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 2、熟悉老年人能力评估、日常康复及认知照护、照护分级计划制定。 3、了解老年人相关法律法规、老年照护素养与礼仪沟通要求 |
| 健康评估 | 1. 知识目标:(1)掌握健康史的基本内容、问诊方法技巧以及常见症状评估内容。(2)掌握查体基本方法和内容,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3)辅助检查护理配合内容,检验项目参考室及临床意义。(4)掌握护理病历书写要求,熟悉护理病历内容和格式。 2. 能力目标:(1)能熟练应用交谈(问诊)方法,完整收集健康史资料,进行正确的症状评估。(2)全面又有针对性的护理查体。(3)能够正确的进行血尿粪等实验室标本采集,能正确进行影像检查前准备以及心电图描记。(4)规范书写护理病历。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标准规范的健康评估技能、科学严谨的临床逻辑思维、精益求精、创新的工匠精神,强化爱伤意识,弘扬红医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具有家国情怀。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指导生活和工作度能力。 | 1.健康史评估、常见症状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2.身体评估:一般状态、头颈部、胸部、腹部、肛门直肠与生殖器、脊柱及四肢以及神经系统评估的内容及意义。3.临床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4.健康评估记录、护理诊断思维。 | 1.掌握:健康史的内容、问诊的方法与技巧;常见症状的病因与临床表现;常见症状的护理评估要点;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系统身体评估的原则、基本项目和常见的问题,一般状态、头颈部、胸部尤其是心脏、肺脏评估的内容与方法:腹部评估,尤其是腹部触诊的内容与方法;心电图的描记方法、各项实验检查标本采集方法、影像学检查前对患者的准备工作;护理诊断的组成和陈述方式:合作性问题与护理诊断的区别及其陈述方式。2.熟悉: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別:护理诊断的步骤与思维方法;生殖器、肛门与直肠,脊柱与四肢评估的内容与方法;常见异常心电图表现以及常用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3.了解:心理评估、社会评估的方法与内容、注意事项。 |
| | 中医传统康复技术 | 1.知识目标(1)掌握经络臉穴的概念、功能、分类;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注意事项;常用灸法、推拿手法的应用范围、注意事项。(2)熟悉四诊、辨证的基本理论知识;常用针刺的作用、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常见疾病的传统康复治疗方案。(3)了解阴阳五行、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等中医基础理论。 2.技能目标(1)掌握临床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及操作要点;临床常用推拿手法、常用灸法、拔罐技术操作。(2)熟悉刮痴、足部按摩、中药熏蒸、中药药浴治疗的操作。(3)能运用推拿疗法、常用灸法、拔罐技术等进行临床常见疾病与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能在医生指导下参与运用针刺疗法进行临床常见疾病与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能指导患者练习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传统运动康复疗法等。 3.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树立为病人和残疾人服务和乐于奉献的意识和态度。(2)具有良好的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相结合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善于与患者及其家属、医生、护理人员和团队其他人员进行沟通与合作的能力。(4)具有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 第一章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概论第二章 经络与腧穴第三章 推拿技术第四章 针刺技术第五章 灸法技术第六章 拔罐技术第七章 传统运动疗法第八章 其他传统康复技术第九章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传统康复治疗第十章 运动系统常见疾病的传统康复治疗第十一章 内科常见疾病的传统康复治疗 | 1.掌握经络腧穴的概念、功能、分类;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注意事项;常用灸法、推拿手法的应用范围、注意事项。2.熟悉四诊、辨证的基本理论知识;常用针刺的作用、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常见疾病的传统康复治疗方案。3.了解阴阳五行、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等中医基础理论。 |
| | 老年常见疾病预防与照护 | 1. 知识目标:(1)掌握老年人各系统常见疾病的预防与照护保健知识。掌握病情评估及紧急处理措施。(2)熟悉老年人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3)了解老年人各系统常见病的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原则、能够正确指导患病老人用药,并观察用药疗效及不良反应。 2. 能力目标:(1)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好老年人各系统常见病的预防工作。(2)能根据病情,为患者熟练制定合理的个性化照护计划,选择合理的护理技术并正确实施。(3)能熟练对老年人进行各系统常见病的健康教育指导。(4)能够及时准确判断老年人常见急性病症,并采取正确紧急救护措施。 3.素质目标:(1)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2)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3)养成关爱、尊重患病老人的职业素养,热爱养老服务与管理工作的职业素质。(4)养成严谨细致的专业学风。 | 1.绪论;2.呼吸系统常见病的预防与照护;3.循环系统常见病的预防与照护;4.消化系统常见病的预防与照护;5.内分泌系统常见病的预防与照护;6.泌尿系统常见病的预防与照护;7.神经系统常见病的预防与照护;8.免疫与运动系统常见病的预防与照护。 | 1.掌握老年人常见疾病的预防及照护保健知识;熟练正确对急症病人进行院外急救;熟练运用所学知识为老年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照护计划,实施身心整体护理。2.熟悉老年人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3.了解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原则。能够正确指导患病老人用药,并观察用药疗效及不良反应。 |
| | 老年康复与训练 | 1.知识目标:(1)掌握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的特点:常见健康问题和常见病的康复要点。 (2)掌握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的康复评定和治疗(3)熟悉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常见健康问题和疾病的特点、治疗原则。(4)了解老年康复的一般概念与基本内容。 2.能力目标: (1)能对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存在健康的问题老年人进行保健指导:能对老年期常见病患者实施正确的康复措施和进行健康教育。(2)能对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和安全指导,实施相应的康复。(3)能熟练运用人际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对老年人实施系统化的整体护理。 3.素质目标:(1)具有以老年人为中心,一切为了老年人的护理观,热爱老年护理事业,坚持以老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具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品德。(2)具有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救死扶伤、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3)具有较强的专业责任感、同情心、爱心及团队合作精神。 | 教学内容以实用性为宗旨,在理解康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康复评定、现代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 (1)掌握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的特点:常见健康问题和常见病的康复要点。(2)掌握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的康复评定和治疗。(3)熟悉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常见健康问题和疾病的特点、治疗原则。(4)了解老年康复的一般概念与基本内容。 |
| | 失智老人照护 | 1. 知识目标:掌握失智的基础知识、失智老年人的基础照护、生活照护的技能操作要求和认知功能训练。熟悉失智老年人各种异常行为照护的相关知识、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老年人照护原则与沟通。 2. 能力目标:通过失智老年人照护课程学,使学生具有对老年长者提供保健服务和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能对老年认知功能训练进行设计和规划;能够应用沟通技巧,与长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素质目标:树立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服务的思想,表现出关心、爱护、尊重护理对象和认真、严谨、热情、勤快的工作作风,具备良好的“敬老爱老助老”的人文素养,树立发挥爱心、为生命服务的价值理念与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刻苦、勤奋学习专业知识,为从事老年照护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 | 《失智老年人照护》是老年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培养适合岗位需求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使老年专业学生能够具备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能力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胜任失智老年人居家、社区及机构照护岗位。注重应用能力素质的培养,突出“以健康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树立整体化护理观,从更高层次体现对失智老年人的尊重、理解、支持和高度的责任感,紧跟养老服务行业发展。探索技能人才专业能力水平等级考核体系的积极实践,为进一步发挥职业院校在养老专业,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升失智老年人照护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养老行业人才需求与国内养老人才学历培养现状,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探索实施分层次教学改革探索为老年人服务技能人才。 | 1.掌握失智的基础知识,失智老年人的基础照护、生活照护的技能操作要求和认知功能训练。2.熟悉失智老年人各种异常行为照护的相关知识、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老年人照护原则与沟通。3.了解失智老年人肌力、步态、关节活动的评估方法。 |
| 智慧养老与管理模块 | 智慧养老服务 | 1. 知识目标:理解智慧养老的内涵,熟悉智慧养老的不同模式和澳门十大娱乐官网入口平台国智慧养老的发展现状。 2. 能力目标:能够对智慧养老进行顶层设计,探讨不同实施模式;从实施地点的角度探讨智慧社区居家养老和智慧机构养老,并对国内外智慧养老产品与网站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智慧健康养老的价值观念,树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和帮助老年人过上有价值、有意义的幸福生活的理念。 | 智慧养老与老人信息需求模型;智慧养老模式;智慧助老及其产品的采纳与使用;智慧用老与退休人员知识管理;智慧孝老与在线社交网络;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智慧机构养老与异地养老;智慧养老的新兴领域;智慧养老的产品与网站等。 | 1.掌握:智慧养老的内涵;智慧社区居家养老和智慧机构养老模式。2.熟悉:“医养结合”“以房养老”、养老大数据、养老机器人、区块链养老模式。3.了解:国内外智慧养老产品与网站的发展现状。 |
| | 老年社会工作 | 1. 知识目标:了解全球和澳门十大娱乐官网入口平台国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含义、类型、工作范围及指导原则、基本理论、老年社会工作内容、方法等。 2. 能力目标:能运用老年社会工作相关知识分析处理实际的老年案例;能撰写个案报告、小组计划书和社区服务方案。 3.素质目标: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及整合资源能力;使学生树立尊老、敬老、为老服务的理念。 | 老年社会工作概述;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老年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伦理;老年社会工作评估;老年个案工作;老年小组工作;老年社区工作;老年社会服务项目管理等。 | 1.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工作内容及方法,并能运用专业方法技巧解决老年社会工作问题;根据实际工作任务选择相应社会工作模式。2.熟悉:老年社会工作范围、指导原则、基本理论、社会服务项目管理等。3.了解:全球和澳门十大娱乐官网入口平台国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认识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
| | 老年心理咨询 | 1.知识目标(1)了解老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2)掌握老年人、感知觉、认知、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3)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帮助老年人解决身心问题,维护老年人群体的健康。 2.能力目标 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与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掌握老年心理护理知识、提高学生护理能力。 3.素质目标:具有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严密的推理方法,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原发性创新思想。 | 项目一 老年心理护理认知 项目二 老年社会适应心理育护理 子项目一 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子项目二 离退休老人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子项目三 老年人婚姻家庭中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子项目四 失独老人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项目三 老年常见心理问题与护理 子项目一 老年焦虑症心理与护理 子项目二 老年抑郁心理与护理 子项目三 老年自杀心理与护理 子项目四 阿尔兹海默症及其护理 项目四 老年临终心理与护理 | 1.掌握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及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老年心理评估的概念及原则、老年人心理护理的概念、原则和方法。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特征及其心理护理方案。 2.熟悉各种心理量表的应用范围及应用目的 3.了解老年人常见心理防御机制及其行为表现 |
| | 社区居家养老 | 1. 知识目标:居家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服务标准、管理与评估 2.技能目标:能按标准实施居家老年人服务,正确进行居家养老环境、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与评估。 2. 3.素质目标: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 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的 绪论、居家养老生活照料服务内容与标准、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居家养老服务评估、老化与居家养老、老年常见慢性病健康管理与居家照顾 | 1.掌握:居家养老服务特点、基本内容、服务方式、个人卫生、生活起居的居家养老服务、用餐服务、助浴服务标准、助医服务、保健服务、紧急救援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流程、养老老年服务与管理员、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主要内容、上门养老服务人员管理、养老服务志愿者管理、居家养老环境安全评估和安全改造、老年人健康安全评估和预防措施、老年人安全问题的应急准备、老年人信息服务与紧急呼叫服务、养老档案管理、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居家养老老年服务与管理质量评估。2.熟悉:居家养老服务的定义与内涵、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意义、理论基础、熟悉老年人社会照顾体系、居家养老服务资源、设施、居家养老社会工作者、老化生理变化、老化与心理健康、老化预防与居家养老、老年常见慢性病健康管理与居家照顾概述。3.了解: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国外居家养老概况、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与居家照顾、老年痴呆患者健康管理与居家照顾、居家养老临终关怀。 |
| | 老年人活动策划与组织 | 1. 知识目标: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护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2)掌握老年活动策划与组织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3)掌握老年各种活动的概述、类型、注意事项、活动策划的实施及内容。4)熟悉老年各种活动的案例操作与实训演练。5)熟悉个人综合能力测评表,通过三方评价,改进不足。6)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7)了解老年人各类活动相关的拓展知识。 2.能力目标1)具有探究学习习、终身中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3)能够规范地开展老年人休闲、健康宣教、文娱健身等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具有一定的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能力。4) 能够独立进行老年人各类活动的宣传指导。5)具有完整记录老年人活动全过程的能力。6)会正确使用和维护老年人活动常用仪器设备。7)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能收集老年人的健康信息、运用信息化手段为老年人建立健康信息档案管理的能力。8) 能够对各类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进行指导与管理,以及使用常见的智慧养老工具及网络技术为老年人服务的综合能力。 3.素质目标:1)坚定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澳门十大娱乐官网入口平台国社会主义制度, 在习近平新时代高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高华民族自豪感。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澳门十大娱乐官网入口平台管护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策划组织活动时能考虑到老年人的身心特点,与老年人沟通交流,注意语气温柔,语速缓慢,具备爱心、耐心与责任心。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 能够形成 1 ~2 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 老年人活动策划与组织基础知识;策划与组织社会关爱老年人和老年人志愿活动;划与组织老年人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老年人文化活动;策划与组织老年人娱乐休闲活动;策划与组织老年人旅游休闲活动;策划与组织老年人养生活动;策划与组织老年人传统节日活动;策划与组织老年人心里保健活动; | 1.掌握老年活动策划与组织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老年各种活动的概述、类型、注意事项、活动策划的实施及内容。2.熟悉老年各种活动的案例操作与实训演练;熟悉个人综合能力测评表,通过三方评价,改进不足。3.了解老年人各类活动的相关拓展知识。 |
| | 养老机构运营管理 | 1. 知识目标:熟悉养老机构管理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养老机构的分类和服务类型。 2. 能力目标:能对养老机构新、改、扩建进行论证、规划和申报;对财务工作进行简单的成本核算、后勤工作进行管理、处理养老机构突发紧急工作等。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和职业素养,树立专业认同感。 | 养老机构概述、养老机构建设、养老机构战略、养老机构经营、养老机构管理等。 | 1.掌握:养老机构管理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养老机构的分类和服务类型;养老机构的管理模式与方法。2.熟悉:养老机构建设与经营常用理论及方法。3.了解:国内外养老机构发展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