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专业方向 | 技术技能模块 | 课程名称 | 对应培养的知识技能 | 主要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1 | 机电一体技术专业方向 | 设计技术技能模块(2—3门) | 二维CAD | 熟悉AUTOCAD界面及绘图环境;能运用软件绘制二维平面图;能运用软件完成典型零件图形的绘制;能运用软件完成典型装配图的绘制 | 一:AUTOCAD系统工作环境的设置及图层的初始定义等二:运用常用功能指令(绘图、修改、标注等)绘制二维平面图形 三:典型零件图形的绘制(轴、齿轮) 四:典型装配图的绘制 | 1.学习绘图界面及系统的启动关闭; 2.学习如何设置基本绘图环境; 3.学习命令的输入方法; 4.学习图层功能的相关操作; 5.学习绘图、修改、标注功能主要指令; 6.学习文字样式和尺寸标注样式的设置方法; 7.学习零件图的绘制方法; 8.学习装配图的绘制方法; |
机械设计基础 | 1.分析常用平面机构 2.分析简单机械传动装置 3.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 | 项目任务一:常用平面机构 项目任务二:机械传动装置 项目任务三:简单机械传动装置设计 | 1、能正确绘制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能正确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能正确判断平面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能设计简单的凸轮轮廓;了解步进机构、螺旋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和应用场合。 2、能设计V带传动;能设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能正确选择连接;能正确选择滚动轴承;能正确选择联轴器、认识离合器;能设计简单的轴。 3、能熟练地使用常用的工具拆装减速器;能查用相关机械行业的标准等,设计简单的带式输送机;能正确画出减速器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
公差与测量技术 | 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会使用和查找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能够看懂常见的量具量仪使用方法; | | 1、了解互换性的概念、种类;了解技术标准的作用;掌握尺寸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掌握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查表;会简单的公差配合计算及配合制;了解常用孔、轴配合的相关选用知识 2、掌握长度计量单位;懂得量块的使用标准和使用方法;了解测量方法的分类和计量器具的主要指标;理解各类量具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理解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 3、掌握常用的形位公差项目及其标注方法;理解各形位公差的公差带形状;会利用表格查找相应公差项目的公差值和公差等级 4、了解表面粗糙度的基本知识;学会表面结构的一般标注方法 5、了解常用结构的公差配合及其选用 |
|
2 | 智能控制技术技能模块(2—3门) | 智能环保变频控制技术 | 了解变频的工作特点,会正确设置变频器参数,通过PLC控制变频器实现工业控制系统的自动控制 | 项目一:MM420变频器BOP控制及PLC与变频器通信; 项目二:MM420变频器多段速控制; 项目三:变频恒压供水. | 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与操作实践16学时。本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 教学硬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 变频器实训设备 |
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与智能传感器 | 了解自动化生产线中常用的检测技术,掌握常见传感器的结构、特性和应用,会根据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功能、图纸完成设备各部分元件的选择、安装,能根据自动化生产线设备及控制功能选择正确软件并完成相应程序的编写,具有自动化生产线整机调试、故障检修和维护能力,会进行简易典型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 | 项目一:自动化生产线认知及传感检测技术 项目二:供料单元的传感检测技术与安装调试 项目三:检测输送单元的传感检测技术与安装调试 项目四:加工单元的传感检测技术与安装调试 项目五:安装单元的传感检测技术与安装调试 项目六:机械手搬运单元的传感检测技术与安装调试 项目七:分类存储单元的传感检测技术与安装调试 项目八:自动化生产线整机组态与联机调试 | 1.学习典型自动化生产线的组成、应用及常用的传感检测技术; 2.学习供料单元的组成、功能、传感检测技术、安装与调试; 3.学习检测输送单元的组成、功能、传感检测技术、安装与调试; 4.学习加工单元的组成、功能、传感检测技术、安装与调试; 5.学习安装单元的组成、功能、传感检测技术、安装与调试; 6.学习机械手搬运单元的组成、功能、传感检测技术、安装与调试; 7.学习分类存储单元的组成、功能、传感检测技术、安装与调试; 8.学习自动化生产线整机组态制作、组网联机调试。 |
6 | 人机界面组态及应用 | 了解人机界面组态技术及发展趋势,掌握MCGS人机界面组态软件的使用,会制作组态相关工程,能对典型控制系统进行组态设计; | 项目一:指示灯的开关控制工程组态; 项目二:按轨迹运动工程组态; 项目三: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工程组态; 项目四:日光灯照明控制工程组态; 项目五:水位控制工程组态; 项目六:液体混合搅拌控制工程组态; 项目七:交通灯控制工程组态; 项目八:小车的自动往返控制工程组态; 项目九:抢答器控制工程组态; 项目十:工业搬运机械手控制工程组态。 | 1.学习人机界面组态技术,掌握MCGS组态软件的基本使用,会进行简单指示灯开关控制组态的制作; 2.会进行按轨迹(直线、椭圆、圆)运动工程组态的制作; 3.会进行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工程组态,并能与PLC连机调试实现相应控制效果; 4.会进行日光灯照明控制工程组态的制作; 5.会进行水位控制工程组态设计和制作; 6.会进行液体混合搅拌控制工程组态设计和制作; 7.会进行交通灯控制工程组态设计和制作; 8.会进行小车自动往返控制工程组态设计和制作; 9.会进行抢答器控制工程组态设计和制作; 10.会进行工业搬运机械手控制工程组态设计和制作。 |
3 | 工业机器人技术技能模块(2—3门) | 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 | 熟悉单片机基本结构,会进行单片机编译、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熟悉单片机的引脚和功能,理解单片机最小系统,会进行单片机I/O口和定时器功能的应用;掌握C语言的基本结构、特点、基本语句、数据与运算,数组,函数;会用C语言编写程序实现单片机控制系统相应功能。 | 项目一:单片机系统的认识与使用 项目二:流水灯的设计与调试 项目三:简易密码锁设计与调试 项目四:秒表的设计与调试 | 1.学习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引脚、功能、最小系统,掌握单片机编译、仿真软件的使用; 2.学习单片机I/O口的应用,学习C语言的基本结构、特点、基本语句、数据与运算,学习各种流水灯的仿真制作; 3.学习单片机I/O口的应用,学习C语言的数组,学习简易密码锁的仿真制作; 4.学习单片机定时器的应用,学习C语言的函数,学习秒表的仿真制作。 |
工业机器人基础 | 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操作与编程 | 项目任务一:搬运示教编程 项目任务二:喷漆示教编程 项目任务三:码垛示教编程 项目任务四:离线编程 | 1.学习工业机器人概述、操作方法、运动指令等搬运相关指令; 2.学习喷漆编程相关指令; 3.学习码垛方法、及码垛相关指令; 4.学习离线编程的概念、编程过程及实例。 |
工业机器人综合应用 | 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业相机、PLC、触摸屏的综合应用。 | 项目任务一:工业相机的使用; 项目任务二:工业机器人与PLC的通讯; 项目任务三:自动搬运与装配。 | 1.学习工业相机的概述、使用及与PLC的通讯; 2.学习工业机器人与PLC通讯接线、程序编写、调试; 3.学习综合应用工业机器人、工业相机、PLC进行自动搬运与装配。 |
4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方向 | 自动控制技术技能模块(2—3门)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 1.了解常见传感器原理、信号特点、信号处理过程和人机交互; 2.学会综合运用传感器设计项目. | 项目任务一:LM35温度传感器认知及使用 项目任务二:光敏传感器认知及使用 项目任务三:红外寻迹传感器认知及使用 项目任务四:热敏传感器认知及使用 项目任务五:温湿度传感器认知及使用 | 总学时为32学时,本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 教学硬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 传感器设备 |
人机界面组态及应用 | 1.根据需求理解控制项目的逻辑方案; 2.根据需求绘制出完善的组态操作界面,并完成组态软件的数据链接、逻辑程序控制等。 | 项目任务一:多语言工程组态学习; 项目任务二:组态水位控制工程; 项目任务三:液体混合搅拌控制工程; 项目任务四:交通灯控制工程。 | 48学时,其中理论课为24与操作实践课时为24。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堂讲授与实训操作教学相结合,其中课堂讲授部分强调理解与分析,操作教学强调应用和技能。 课堂教学硬件要求:多媒体教室 组态实训室 |
工业机器人综合应用技术 | 1.工业机器人基本概念 2.机器人运动学理论 3.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 4.工业机器人控制 | 项目任务一:工业机器人概述 项目任务二:机器人本体的机械结构 项目任务三:工业机器人的驱动方法 项目任务四:工业机器人的位置姿态描述 项目任务五: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 项目任务六:工业机器人的控制 项目任务七:工业机器人的感觉系统 | 56学时,其中理论课为28,操作实践课时为28。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堂讲授与实训操作教学相结合,其中课堂讲授部分强调理解与分析,操作教学强调应用和技能。 课堂教学硬件要求:多媒体 工业机器人实训室 |
| 机械设计技术技能模块(2—3门) | 二维CAD | 熟悉AUTOCAD界面及绘图环境;能运用软件绘制二维平面图;能运用软件完成典型零件图形的绘制;能运用软件完成典型装配图的绘制 | 一:AUTOCAD系统工作环境的设置及图层的初始定义等二:运用常用功能指令(绘图、修改、标注等)绘制二维平面图形 三:典型零件图形的绘制(轴、齿轮) 四:典型装配图的绘制 | 48学时,其中理论课为12,操作实践课时为36。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堂讲授与实训操作教学相结合,其中课堂讲授部分强调理解与分析,操作教学强调应用和技能。 课堂教学硬件要求: 多媒体、专业机房 |
机械设计(含公差配合) | 1.分析常用平面机构 2.分析简单机械传动装置 3.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 4.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会使用和查找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能够看懂常见的量具量仪使用方法 | 项目任务一:常用平面机构 项目任务二:机械传动装置 项目任务三:简单机械传动 装置设计 项目任务四: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应用 | 96学时,其中理论课为64,操作实践课时为32。安排2周实训周。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堂讲授与实训操作教学相结合,其中课堂讲授部分强调理解与分析,操作教学强调应用和技能。 课堂教学硬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 机械设计实训室 互换性实训室 |
三维CAD与产品设计 | 1. 具有能独立完成简单零件、部件的实体建模及工程图的能力; 2.具有一定的分析、修改已有实体模型的能力; 3.具有触类旁通,自学其它同类软件的能力。 | 项目任务一: Solidworks软件认识 项目任务二: 绘制草图 项目任务三:实体造型 项目任务四:零件产品设计 项目任务五:装配体 项目任务六:工程图 | 64学时,其中理论课为24,操作实践课时为,40。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堂讲授与实训操作教学相结合,其中课堂讲授部分强调理解与分析,操作教学强调应用和技能。 课堂教学硬件要求:多媒体、专业机房 3D打印实训室 |
智能制造技术技能模块(2—3门) | 机械加工工艺 | 机械加工工艺理论和获得精度的加工; 合理地选择工艺最优方案; 工艺规程设计能力 |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轴套类零件加工工艺 轮盘类零件加工工艺 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 机床夹具和刀具 机械装配工艺 | 64学时,其中理论课为32与操作实践课时为32。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堂讲授与实操教学相结合,其中课堂讲授部分强调理解与分析,实操教学强调应用和技能。 课堂教学硬件要求:多媒体教室 |
数铣/加工中心编程与加工 | 1.会合理制订数控加工的工艺方案 2.合理确定走刀路线、合理选择刀具及加工余量; 3.掌握常用准备功能指令、辅助功能指令、手工编写简单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 4.了解自动编程的基本知识; | 项目任务一:数铣加工中心的基本操作 项目任务二:槽类零件的加工 项目任务三:轮廓类零件的加工 项目任务四:孔系零件的加工 项目任务五:综合零件的加工 项目任务六:配合零件的加工 | 64学时,其中理论课为32,操作实践课时为32。开设2周实训环节。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堂讲授与实训操作教学相结合,其中课堂讲授部分强调理解与分析,操作教学强调应用和技能。 课堂教学硬件要求:多媒体教室 产教融合中心 |
CAD/CAM自动编程 | 1.掌握CAD建模及制图能力; 2.掌握CAM数控加工技能; | 项目任务一:软件认识 项目任务二:线架造型 项目任务三:曲面造型 项目任务四:实体造型 项目任务五:平面类零件数控加工 项目任务六:常用曲面类零件数控加工 项目任务七:数控多轴加工 | 56学时,其中理论课为28与操作实践课时为28。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堂讲授与实训操作教学相结合,其中课堂讲授部分强调理解与分析,仿真操作教学强调应用和技能。 课堂教学硬件要求:多媒体教室 专业机房 |
13 |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方向 | 电子电路控制技术技能模块 | 电子产品制作 | 会分析常见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应用电路原理知识分析并设计和绘制原理图 | 项目任务一:电源欠电压过电压报警器的分析与制作 项目任务二:数显逻辑笔的分析与设计 项目任务三:抢答器电路的分析与制作 项目任务四:简易秒表的分析与制作 项目任务五:三角波发生器的分析与制作 | 总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与操作实践28学时,其中1周实训。本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 教学硬件要求:电子元器件耗材、多媒体教室、电子技术实训室 |
单片机技术及应用 | 会使用Proteus和KeilC51开发环境完成单片机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 项目任务一:单片机开发环境 项目任务二:单片机LED控制 项目任务三:单片机键盘与显示控制 项目任务四:闹钟设计与实现 项目任务五:计算器的实现 | 总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与操作实践28学时。本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 教学硬件要求:多媒体教室 单片机技术实训室 |
环保装备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 | 能进行电力电子元器件的检测、电力电子设备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维护维修 | 项目任务一:直流调速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项目任务二:逆变控制系统的装调与维护; 项目任务三:电除尘电源控制系统装置的装调与维护; 项目任务四: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的检测与维护 | 总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与操作实践28学时。本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 教学硬件要求:多媒体教室 电力电子技术实训室 |
14 | 智能电气设备控制技术技能模块 | 变频器系统运行与维护 | 会正确设置变频器参数,通过PLC控制变频器实现工业控制系统的自动控制 | 项目任务一:工业洗衣机的变频控制 项目任务二:传送带的变速控制 项目任务三:变频器恒压供水控制 项目任务四:提升机的制动控制 | 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与操作实践24学时。本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 教学硬件要求:多媒体教室 变频器实训设备 |
工业网络与组态技术 | 了解工业现场控制和人机界面的基本知识,会运用MCGS组态软件设计人机界面面,并实现控制系统的实时监控功能。 | 项目任务一:人机界面和组态软件的基本知识; 项目任务二:电机控制系统运行的监视与控制; 项目任务三:小球沿三角形和椭圆轨迹运行; 项目任务四:水位控制系统的组态设计; 项目任务五:MCGS组态软件安全管理机制。 | 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与操作实践48学时。本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 教学硬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机房 |
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 | 能完成三台PLC组网编程,实现各种工业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功能 | 项目任务一:混料灌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项目任务二:定长剪切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项目任务三:污水处理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项目任务四:智能饲喂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项目任务五:智能抓棉分拣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项目任务六:自动涂装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 总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与操作实践28学时。本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 教学硬件要求:多媒体教室 现代电气控制设备 |
供配电控制技术技能模块 | 安全用电技术 | 1.认识触电的危害,学习电气安全工作要求与措施; 2.认识电气安全用具和安全标示; 3.学习电气的防火、防爆、防雷和防静电知识 | 项目任务一:电工入门学习电工作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和安全职责: 项目任务二:安全用电与电气消防知识; 项目任务三:触电事故及安全急救 , 项目任务四:学习低电工工具及仪表使用 | 总学时为32学时,本课程理论教学、项目式教学。 教学硬件要求:多媒体教室 供配电实训设备 |
供配电技术及应用 | 1.具有对工厂供电系统的设备、电缆安装、运行和维护的能力。 2.根据系统需要,选择电气设备、线路的能力。 | 项目任务一:供配电系统的基本知识 项目任务二:供配电系统中的主要电气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 项目任务三:电力负荷及其计算; 项目任务四:短路计算及电器选择校验; 项目任务五:供配电系统的接线、结构及安装图; 项目任务六:供配电系统的保护。 | 总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论44学时与操作实践12学时。本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 教学硬件要求:多媒体教室 供配电实训设备 |
电气线路安装与维修 | 能根据控制系统要求,完成电气安装与维修 | 项目任务一:污水处理控制系统安装维修 项目任务二:汽车配线电气线路安装维修 项目任务三:半自动加工设备电气线路安装维修 项目任务四:机床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安装维修 | 总实训周为3周,本课程实践操作教学。 教学硬件要求:多媒体教室 电气安装实训设备 |
19 |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方向 | 汽车构造技术技能模块 | 汽车机械设计基础 | 1.传统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整车结构识别能力 2.汽车机械设计基础能力 3.零部件机械设计及校核能力 | 项目任务一:汽车结构与原理 项目任务二:汽车机械设计基础 项目任务三:汽车零部件机械设计 | 教学中先已整车构造介绍开始,从结构到原理,以汽车结构机械性能为重点,培养设计基础能力。 |
汽车动力与传动系统构造 | 1.培养汽车发动机结构部件识别能力2.培养发动机拆装、分解能力; 3.培养发动机部件检测、修复能力;4.发动机整体故障判断、检修能力;5.发动机结构及原理在专用车上的应用 | 项目任务一: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基础知识 项目任务二: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 项目任务三:配气机构的检修 项目任务四:燃料供给系统构造与检修 项目任务五:冷却系统构造与检修 项目任务六:润滑系统构造与检修 项目任务七:专用车动力及传动系统应用 | 在教学中注重理实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汽车实际故障及在专用车上的应用案例进行引入分析,使学生在思考中构建知识体系和发展综合能力。 |
汽车底盘及承载系统结构 | 1.培养掌握汽车底盘拆解; 2.部件受损鉴别、部件检修、换装技能; 3.培养整车底盘故障诊断、维护、维修技能能力。 4.培养专用车底盘改装技能及注意事项。 | 项目任务一:传动系统构造与维修 项目任务二:行驶系统构造与维修 项目任务三:转向系统构造与维修 项目任务四:制动系统构造与维修 项目任务五:专用车底盘改装及注意事项 | 以整车底盘实物为教学载体,理论联系实际,以底盘实际故障及专用车底盘改装案例进行引入分析,使学生在思考中构建知识体系和发展综合能力。 |
210 | 汽车电气电控与新能源技术技能模块 | 汽车电控系统检修 | 1.培养汽车整车电控系统安装、故障诊断、技能; 2.培养对电控各元器件损坏的故障现象及常见案例分析能力; 3.培养常用检测设备及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力; 4.培养专用车常见电控系统故障检测与维修能力; | 项目任务一:进气系统检测与维修; 项目任务二:点火系统检测与维修; 项目任务三:燃油系统检测与维修; 项目任务四:排放系统检测与维修 项目任务五:ECU故障诊断与维修 ; 项目任务六:专用车电控故障诊断与维修 。 | 以整车实物和总成台架为教学载体,理论联系实际,以车辆电控实际故障及专用车电控系统常见故障案例进行引入分析,使学生在思考中构建知识体系和发展综合能力。 |
汽车电气系统检修 | 1.培养汽车电源系统、的故障诊断能力及维修技能; 2.培养汽车照明及信号系统故障诊断能力及维修技能; 3.培养汽车仪表及报警系统、车辆辅助系统的故障诊断能力及维修技能; 4.培养专用车电气系统的故障诊及维修技能。 | 项目任务一:全车电路的识读 项目任务二:电源系统的检修 项目任务三:汽车照明和信号系统的检修 项目任务四:汽车仪表与报警系统的检修 项目任务五:汽车辅助系统的检修 项目任务六:汽车空调系统的检修 项目任务七:专用车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 | 以整车实物和总成台架为教学载体,理论联系实际,以车辆电气、电源、照明及专用车相关电气系统筹实际故障案例进行引入分析,使学生在思考中构建知识体系和发展综合能力。 |
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 | 1.培养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控制检修技能; 2.充电技术控制检测检修技能; 3.能对驱动电机系统进行检修。 4.能理解整车控制原理及故障排除。 5.熟悉纯电动汽车辅助系统。 | 项目任务一 :动力电池控制与检修 项目任务二 充电技术与检修 项目任务三 整车控制系统检修 项目任务四 驱动电机系统检修 项目任务五 电动汽车辅助系统检修 项目六 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初识 | 以多媒体、VR教学和总成台架为教学载体,理论联系实际,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控制、检修、充电技术、驱动电机及整车控制器进行分析,使学生在思考中构建知识体系和发展综合能力。 |
21 | 汽车制造与装调技术技能模块 | 汽车制造与工艺(含专用车) | 1.培养汽车发动机制造工艺技能; 2.培养车身焊接工艺技能; 3.培养电气及内饰安装工艺技能; 4.培养专用车整车流水装配技能。 | 项目任务一:汽车发动机制造工艺 项目任务二:汽车车身焊接工艺 项目任务三:汽车涂装工艺 项目任务四:汽车内饰与电气安装工艺 项目任务五:专用车流水装配工艺 | 以整车实物和整车生产企业为教学载体,理论联系实际,从发动机制造、装配、车身焊接、涂装及专用车装配工艺等实际进行引入教学,使学生在思考中构建知识体系和发展综合能力。 |
汽车零部件成形与检测(含专用车) | 1.掌握汽车典型零件的正投影法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能力; 2.掌握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一般的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的基础能力; 3.专用车零部件成形技术(三维)及检测能力. | 一:单一平面图形绘制与识图 二:基本几何体绘制与识图 三:组合体的绘制与识图 四、常用机件的绘制与识图 五、专用车典型零部件的成形(三维) 六、专用车典型零部件检测 | 理实一体教学,多媒体教室,以二维三维制图软件为主,零件测绘以测绘实训室也主,以专用车真实和模拟零件进行实践测绘,理实结合,使学生在思考中构建知识体系和发展综合能力。 |
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 | 1、掌握汽车装配工艺分类; 2、掌握汽车互换性装配技术要点; 3、掌握调配法、修配法装配技术技巧,能够解答装配工艺尺寸链; 4、掌握汽车装配生产管理。 | 项目一:汽车总装概述; 项目二:汽车装配基本技能; 项目三:汽车总装配工艺过程与检测; 项目四:汽车整车评价; 项目五:汽车生产管理。 | 总课时48课时,采用项目化教学,校企双元育人,以企业真实装配过程为教学载体。 教学硬件要求: 企业参观; 多媒体教室 |